《旅客报》2011年8月8日 第97期 插画家雷梦婷专访
 (2011-11-15 00:49:00)
	
			
					(2011-11-15 00:49:00)		| 标签: 2011文化插画elle | 分类: 媒体报道/Report | 
http://s1/middle/58fea573gb1b4a9b81300&690第97期 
http://s9/middle/58fea573gb1b4a8a57928&690第97期 
插画这事儿
 
愤怒的小鸟在没有成名前,只是Rovio游戏设计师Jaakko Iisalo某天无聊时画下的一群小鸟草图。可现在,它是最畅销的iPhone应用软件,已全面渗透到各种毛绒、桌游玩具、T恤、手机套、箱包挂饰,甚至还一脚踏进好莱坞,与20世纪福克斯动画新片《Rio》合作推出《Angry Birds Rio》。这群有着圆乎乎身子,夸张眉毛,显出愤怒表情的小鸟们俨然成为一个全球的流行文化符号。
 
大概每一个喜欢画画的人都希望自己笔下能产生像“愤怒的小鸟”这样一个可以全面发展的角色,但在成名之前,他们可能有着很漫长很漫长的路要走,而且这很可能还是一条看不见一丝光明的路。有人耐不住寂寞,提早离场;有人默默坚持,苦心营生。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人找到了出路,或者已经小有名气,或者已经为画画找到了商业的皈依。这期我们就选取了这么两个人物,跟我们分享一下他们在插画这事儿上的故事。
 
 
雷梦婷
25岁,国内知名时尚杂志如《ELLE》、《ELLE MEN》、《VOGUE》密切合作的插画师,更与国际知名品牌Chanel合作推出“文化香奈儿”插画
 
雷梦婷是一个安静的女孩,听她说话,正期待她能多说点什么的时候,她的话就戛然而止了。她也坦诚,有时候生活中发生的点滴她没有办法直白地表露出来,她需要画画这个方式折射出来。而且她的作品都没有太多的文字诠释,“我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哪怕就是他自己的潜意识。”在她身上,看不到太多商业与艺术的冲突,因为她将商业跟艺术分得很清楚。甚至将它们定义为是背道而驰的。
 
旅客报(旅):你自从14岁在《少年漫画》发表了第一份中篇作品后,十年来一直没发表过任何作品,这十年你都做什么去了?
雷梦婷(婷):虽然10年内没在商业媒体上发表作品,但我从来没停止创作和探索,不用被外界关注也让我有更广的空间去接触和实验不同的风格。在这期间唯一和外界沟通的渠道就是博客,没有太多的粉丝,但还是在那里被《ELLE》发现了。
 
旅:据你了解,中国的插画市场是怎样的?相对来说,外国的环境会不会好些?
婷:国外的市场的限制不像中国这么多,无论多小众的作者都能找到自己的粉丝,当然现在国内通过微博这个也能做到,国外的出版和商业运作会更自由,机会会更多,但同时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外面的高手太多。
 
旅:除了在平面媒体上发表或者应用到广告上,插画还有没有其他更多的出路,更多的生命力?
婷:很多品牌厂商已经将插画融入他们的产品中,就是所谓的crossover。这种合作能把插画师与品牌的知名度加乘,最根本的说法就是让品牌能有更多的话题,吸引目标客户群的注意和购买。
 
旅:在你个人看来,艺术跟商业的关系是怎样的?你个人是怎样平衡的?
婷:商业上很明确你是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想问题,这是个关键,大多数人纠结的就是这里,觉得我要有表现。恰恰越是这样越容易和客户的要求有冲突,我反而认为这不是个一味强调个性的时候,灵活处理一些矛盾才能保证合作的顺利和长久。
艺术上我则不希望有太多商业的影子,在表达上会比商业作品更纯粹更大胆,不太存在绝对的正确和美丑观念,这就是我想做的艺术。
 
旅: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个作品?
婷:每个作品好的标准都不一样,可能和我自己的创作阶段和后面客户的要求有有关,比如香奈儿那套作品作为艺术作品我自己不是非常满意,但是作为商业创作这套模式是行得通的,而且众多品牌都能认可这种模式,我也会很喜欢。
我想自己最喜欢的永远是正在创作中的那一张画。
 
【旅:在中国,插画师想要混点名堂难不难?一般要怎样才可以成名?
婷:每个人的际遇都不一样,你很难判断他将来会不会就突然成功了。不过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原则,那就是勤奋和有天赋的人更容易成功。不要妄想太多,做好你手边的每一件事。
攀:要出名就要看如何为自己定位了,没有一条固定的捷径可走的,不然每个人都是明星插画师了。我个人认为插画师或设计师不能以出名为目标,应该不断去研究如何把我们的作品用得恰到好处,提高它的附加值。久而久之大家也就认识你了。】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