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蛤碁石和云子-外形的分析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蛤碁石和云子-外形的分析作者:ricky
http://s10/middle/55ed21abh9a9a91e1a499&690上面这张图片,仔细解说一下。薄的是蛤碁石,雪印22号,厚度6.3~6.99mm。厚的是中号双面凸老云子。老云子意思是白子呈象牙黄,也是过去云子传统的颜色,所以叫老云子。新云子当然就是说白子雪白了。
因为留在记忆里面的云子白子都是象牙黄的,所以当时买这副双面凸的时候(买双面凸不是单面凸是因为国外都是双面凸啊,用习惯了,觉得比单面凸好)就专门选了老云子。当时觉得很好,但现在觉得在新榧的盘面上因为颜色相近,有点不够显眼,看长了有点晕,不精神。
云子比蛤碁石直径小,在日式棋盘上,横向上蛤碁石一个挨着一个,要贴的很紧,云子则不用,有很大间隙。
云子最大的问题是厚薄不一。这里也难怪,日本人做的蛤碁石其实也有厚度不同,但他把不同厚度的棋子标上不同的号数来卖,从最薄的22号(6.5mm左右)到普通最厚的40号(11.3mm左右),每隔0.5或者0.3mm就分一个号数,价格逐次上涨。
当然云子是模铸的,理论上模子好工艺好,就应该一个厚度,顶多来点+-0.3的公差。但偏偏做不到,看下图三颗白子云子,中间那颗明显比左右两颗薄很多。
蛤碁石白子是从贝壳上切割下来打磨的,因为贝壳本身有厚薄,当然打磨完也有厚薄,按厚薄来分号数,反而成了拓宽产品线,区分高低档次的一个好的营销手段了。其实云子完全可以学习一下,即使无意为之,也可以后期人工或者机器筛选一下,分出薄,中,厚几个号数来,拉开一定的价格差(当然不能像蛤碁石差别那么大,因为原料不稀缺,成本不增加很多)。
蛤碁石还有个很大的特点,有“耳”。耳就是下图中红箭头所指的地方。蛤碁石这个耳大概是1mm厚的样子,太薄或者太厚都不行。
http://s9/middle/55ed21abh9a9ad02590a8&690
云子从下面的照片能看到很明显没有这个耳的设计,是浑圆的,感觉是液体冷凝自己形成的曲面,又像鹅卵石自然冲激而成的表面,不能说不美。但有几个重要的问题:
云子从下面的照片能看到很明显没有这个耳的设计,是浑圆的,感觉是液体冷凝自己形成的曲面,又像鹅卵石自然冲激而成的表面,不能说不美。但有几个重要的问题:
1.
这个曲面大小厚度没法精确测量,从而产品的规格不好精确控制。手上这副云子出了棋子整体厚薄区别之外,就是这个曲面有时候圆,有时候尖,也极其影响手感;
2. 这个曲面让整个产品看起来太天然,没有精致人工附加在上面的感觉。
蛤碁石通过磨出这个精确的1mm厚的耳(sideline)解决了双面凸棋子外形精确控制和测量等问题,实在是高啊。
前一篇:[转载]罗国围棋比赛征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