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笔耕不辍
(2022-12-06 15:44:52)对于大部分老人来说,年过八旬,应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每天出去晒晒太阳,回家看看电视,下下棋,聊聊天,消磨时间,或者是儿孙绕膝,打发着时日。然而就在我们身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魏老师,是华清宫公司的一会退休职工,今年82岁,虽然到了耄耋之年,但他依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依然关心着华清宫景的旅游事业发展。12月1日,带着公司董事长的嘱托,说是老人写了一本《华清宫接待记》的书稿。我们走进了魏老人的家里。
一进门,我们看到魏老师腿脚虽然有些不便,但老人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神采奕奕,思维敏捷。2002年,老人从老华清池老家属院搬过来的时候,当时已经退休赋闲在家,在装修房子的时候,老人专门要求在房子阳台一角为自己开辟一个小书房,老人说阳台在南边,一方面向阳,光线好,另一方面自己年级大了,视力不好,这里最适合他读书写字。他每天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与智者交流,与贤达探讨。手不释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在这里,他与临潼区委原宣传部副部长刘先生合作完成《华清池诗话》于2012年6月。2014年12月,又与刘建民先生合作完成《诗咏杨玉环》。2016年10月,与原临潼县博物馆馆长赵先生完成《华清史迹》。这三本书籍已分别由陕西未来出版社出版发行。除了这些著作之外,魏老师还经常写一些诗歌和散文,发表在杂志和报刊上,如《赏樱花》《观儿童放风等》《复兴之路》《缅怀毛主席》等诗歌,以及散文《临潼石榴树送北京》等等。
就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老人为我们讲述了他写这本《华清宫接待记》初心。他说,华清宫是一座古老的皇家园林,解放后,这里归陕西省外事办管理,负责接待来陕考察的中央领导。周恩来、董必武、宋庆龄、朱德、邓小平、杨尚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这里视察和参观。同时这里也是国家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先后接待过的外国元首有朝鲜金日成主席、越南胡志明主席、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竹下登、法国总理密特朗等近百余位。他自从1965年走进华清池,直到2000年10月退休,在这里工作了整整35年,见证了这些领导人在华清池的活动,他认为这些都是我们景区的宝贵财富。作为当时接待活动的见证人和参与者,他想在有生之年,把这些活动用手中的笔记录下,展现华清宫景区的魅力所在。
最后,老人向我们移交了他的书稿,书稿装订得是整整齐齐,有四大本,分别装在四个档案袋,看着这誊写得如此整洁的书稿,我们随行的四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