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的管理艺术

(2023-05-22 20:50:33)
标签:

教育

教学

初中

班主任

分类: 班级管理

高 渝

一、班级文化的涵义及作用

班级成员认可且充分体现于其思想、行动、言论的价值取向、思想导向、行为准则和公共舆论的总和。

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

班级文化是隐形的课程资源,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教育、塑造功能。

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如同春雨的“润物无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制约、规范功能。

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凝聚、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激发着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班级文化的分类

班级文化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显性文化,指物质的、可视的文化,如班级环境的布置、上墙可见的规章制度等,我们也常称它们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另一层面为隐性文化,指不能一眼看全的文化,如班风学风、学生普遍的行为习惯、班级舆论、共同的信念目标、价值取向、荣耻观等,我们称之为精神文化。

四、班级文化的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主要指教室的环境布置,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班主任要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制度文化建设。

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它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要特别注重抓好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反馈;特别注重抓好班训的提炼。

.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可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培育优良的班风(班级信念、信念的诠释、活动)、和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等方面着手,同时“坚持大问题小讲”和“小问题大讲”的原则。

五、班级文化建设中需特别关注的两点

.细节教育。“细节决定成败”,的确,细节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涵养的。细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收拾得清爽、洁净的讲台,摆放整洁的清洁工具,扎得整齐美观的窗帘,再如轻轻搬动桌椅、小心撕下一张纸、温和地交谈,也许这些小小的环节往往会被大家忽视,但是也往往是这些小地方彰显着一个班级特有的文化。

.教师垂范。正如一所好的学校不是靠一两个名教师铸就的一样,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不是靠一个班主任单打独斗出来的。在形成良好的班风,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校园内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示范作用很重要。首先,教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文明的言谈举止,丰富的知识内涵,高雅的生活情调,严谨的治学态度等都是学生的典范。其次,教师应在学生面前多做表率。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候时,您回以亲切的微笑了吗?在开展“弯弯腰洁净校园”的活动中,您自己是否做到了“看到垃圾弯弯腰”?让学生保持卫生整洁,您办公室的卫生过关了吗?同样,要让学生收集素材,您是否做好了丰富的资源储备?……教师的以身为范,本身就是班级建设中的一种文化,是一种无痕的教育资源,是建设隐性班级文化的强大力量源

六、下阶段工作安排

.进一步统一干部、教师的思想

班级文化建设与提高质量的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认真学习、借鉴西河初中、柏合学校等学校好的做法。5月完成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总体原则:彰显个性、突出特色。6月完成各班文化建设总体构想。9月各班正式实施。

.各校班级文化建设纳入下期教学常规检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