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减”落地一年,来看看人民日报怎么评?(转载)

(2022-10-05 16:16:14)
标签:

教育

教学

初中

分类: 教育管理

“双减”政策落地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了!

家长朋友们需要清楚一点,“双减”绝不是代表孩子可以就此“躺平”。在家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影响孩子的老师,坐在书桌前打游戏还是看书,孩子都看在眼里,孩子首先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所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有道理的。为此,人民日报发文提醒广大家长:时代在进步,教育方式也要变化,父母必须做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今天分享9个家庭教育观,所有父母都可以认真读一读。

01
学校教育

替代不了家庭教育

教育始于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父母在家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孩子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习惯、学习习惯等。

教育学家泰曼·约翰逊说:“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而一个具有良好家教的孩子,他/她的父母在家庭中一定是给予了孩子正向的鼓励和榜样作用的。“双减”不减父母的责任,回归家庭,教育孩子,孩子在学校的写作业的时间少了,那么作为父母就要把这些时间从其他方面弥补回来,天文馆,动物园,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现实生活中处处可积累。

02

身教胜于言传

北京某学校曾做过调查:在这份调查中,8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格和品格来自于家长。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深远。父母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学校教育可以用试卷和分数来衡量,但父母教育却是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老师只是传道授业,父母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03

切勿唯成绩论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绩高低起伏是很正常的,成绩当然很重要,但再重要,也不能和拥有健全的人格修养相比。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人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有好性格。”我们无法将桔子改造成苹果,但总可以培养孩子的乐观自信、努力进取、善良友爱、严于律己……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内心充满阳光的孩子更强大。


4学会44444倾44404

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


试想,一个从小不被尊重的孩子,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吗?一个从小不被尊重的孩子,有能力温暖别人吗?一个没体验过被尊重的孩子,要如何学会尊重别人呢?

尊重孩子,是教育的第一步;只有感受到被尊重了,孩子才会愿意打开心门。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有思想的人,他有他的秘密,他的想法,他的人生。尊重,不分年龄大小,不分个体差异,更不应被冠冕堂皇、正义凛然的理由剥夺。

05

父母要敢于放手

在犹太族人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孩子是手中的箭,只有松开双手,才能到达箭靶和目标,若是将箭一直我在手中,不管目标多美好,永远也到达不了。近几年,父母陪孩子上大学的新闻层出不穷,以爱的名义将孩子养育成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巨婴,但是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有任何竞争力可言吗?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让孩子尽早成为独立的个体,从父母的生命中分离出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摸索、去探寻自己想要的一切,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走得更远,生活得更幸福。

06

精神上富养

养育孩子成长,物质充足固然重要,但是绝不能忽视精神上的抚育。著名教育博士林文采在《心理营养》中写道:“给足孩子心理营养,生命就会开出‘五朵金花’——爱的能力、独立自主、联结、价值感、安全感。”在精神富养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会怨天尤人,不会偏激好斗,而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愿意为梦想奋斗一生。

07
拒绝暴力是家庭教育的底线

近几年来,‘原生家庭’这个词很火,正如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在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被父母物化,当成所有物,或嘲讽,或打骂,长大后犯罪几率远高出正常家庭的孩子。《家庭教育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在爱和尊重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体验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有自信去闯荡自己的人生。

08

肯定和认可对孩子很重要

《弗洛伊德的使命》里有一句话:“一个毋庸置疑深受父母宠爱的人,会终生保持胜利者的感觉,而这种成功的信念,会让他这一生都能不断获得成功。”一个从小被鼓励的孩子,性格中的自信是最坚强的盔甲,帮助孩子走过低谷。
父母在生活中一定要善于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可一昧用单一标准去衡量孩子。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身上与众不同的亮点,因为一旦用赞赏和鼓励的眼光去看自己的让孩子,父母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09

好的教育

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龙应台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呀,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要变成什么样,难道不应该交给他自己决定吗?不要给孩子强行制定标准,要求他上好大学,选你希望他读的专业,做你希望他做的工作。孩子不是来弥补父母的遗憾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段路要自己走,父母也不必担心,让孩子大步向前跑去。

教育从来不是培养完美,而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