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行自驾意大利(39)罗马3日第2天(上)圣彼得大教堂

(2020-04-14 00:01:25)
标签:

旅游

分类: 意大利

        我住的地方离圣彼得大教堂很近,在门口就能看到大教堂穹顶。为了赶在大批游客到来之前减少排队登顶的困扰,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赶往大教堂。 


        清晨的街道人迹稀少,这个时间去大教堂的人还不多。


        从广场南侧的柱廊穿过去,进入广场中央,整个人立即被284根多立安柱子包围。这是贝尔尼尼最伟大的设计之一,宏伟且精致。广场非常大,两个半圆形的柱廊包围着广场,里外四层柱子的柱廊上立着140个圣人像。我站的位置无法拍出完整的广场照片,身处其中,只能在震撼中去默默地感受它的宏大。


        晨光中的圣彼得大教堂金光闪闪,这座能容纳六万人的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气势恢弘,无与伦比。这里也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罗马教廷所在地。公元326-333年君士坦丁大帝为圣彼得重修墓穴兴建了大教堂,1502年教皇尤利二世决定推到重建,在之后120多年的重修过程中,先后倾注了意大利最杰出的六位建筑师的心血: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德拉·波尔塔、卡洛·马泰尔、贝尔尼尼。


        二层正中间的窗户是教皇接见民众的地方。



        大教堂门前矗立着基督最重要的两位弟子,南边是圣彼得,他手中拿着基督给他的两把钥匙,金色的开启天国大门,银色的开启人间圣殿,天上人间的权力一网打尽。


        北边是圣保罗,他是基督教传播中最重要的一位人物,也被历史学家公认是对于早期教会发展贡献最大的使徒。他一生中至少进行了三次漫长的宣教之旅,足迹遍至小亚细亚、希腊、意大利各地,在外邦人中建立了许多教会,影响深远。


        与大教堂连为一体的右侧钟楼。


       教堂顶端耶稣和十二门徒的雕像(另外几座没收进镜头)。


        广场中央这座高41米的埃及方尖碑,从1856年起竖立在这里。


        我随最早的一批人搭乘电梯上到这个平台,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顶近在眼前。从这里登上穹顶还有两段台阶要自己爬。


      从这段台阶进去,就是穹顶的环型平台。


        环型平台是弧形穹顶的下半部分,只开放了一半,四周有精美的马赛克壁画。站在这里,向上可以近距离欣赏米开朗基罗穹顶的雕塑,向下俯视,则是大堂中的镀金青铜宝座和金光灿灿的荣耀龛。


       米开朗基罗设计的著名的大穹顶,直径42米,高138米,金碧辉煌。除了中间大穹顶,大教堂还有2个中型和10个小型穹顶,都装饰着精美的壁画和浮雕。

        米开朗基罗曾自认造不出如圣母百花大教堂那么美的穹顶,但是对比内部装饰,我更偏向于喜欢圣彼得大教堂这个华丽且不失庄重的穹顶。


        俯视


        祭坛宝座和荣耀龛。

        从环形平台继续向上还有 330 级台阶,全部是在夹层中间。这300多级台阶没有缓冲休息区,只能一鼓作气往上爬。台阶越到上面越窄,墙面也倾斜起来,顶上最窄的时候只能旋转着过一人,还要歪着身体斜蹭过去。为了防止人们爬台阶过程中产生眩晕不适,墙面上设了紧急呼叫按钮。


  上到采光亭平台。


        多次从图片上见到过的这个画面再熟悉不过,但登上穹顶亲眼见到,仍然被震惊并赞叹实在是不虚此举。贝尔尼尼设计的广场回廊如展开的双臂,拥抱着来这里朝圣的人群。

        上午顶光的光线影响观看效果,最后一天我曾想再次登顶欣赏顺光下的广场和罗马城,无奈时间不够未能成行。


       穹顶的“肋”。


        向上看


        俯瞰,梵蒂冈在寸土寸金的罗马市中,是一块干净少人的净土。它的办公区域和生活区都被包围在一道城墙里。


        梵蒂冈是意大利三个国中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也是世界最小的主权国,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站在大教堂穹顶上便将它的国土一览无余。除了眼前看到的这小片地方,前一天去的圣天使城堡产权也归属梵蒂冈。

       遥想当年,教皇国曾经在意大利和法国境内占有大片土地并享有无上权力,是那么的强大和不可一世。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忽喇喇似大厦倾,教皇的势力几乎被清扫殆尽,最终只能认命蜷缩在弹丸小城梵蒂冈。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世事难料,我们普通人最希望的是平安渡过每一个早晨。



        一墙之外,便是拥挤而喧闹的罗马城。


        下台阶,重新来到屋顶大平台。


       回头看一眼曾经登上的穹顶。     


       一字排开的小亭是大教堂内的光照来源之一。


        从背后欣赏大教堂正立面上的耶稣和十二门徒。



        从穹顶下来后进入大教堂。这座教堂不仅是世界最大,也是最华丽的。教堂长186米,十字结构,十字交叉点就是教堂的中心,中心点的地下是圣彼得的陵墓,地面是教皇祭坛,祭坛上方是贝尔尼尼的作品——金碧辉煌的华盖,米开朗基罗的大穹顶罩在华盖上方。



        贝尔尼尼1633年设计的亭台式青铜华盖,总高30米,由4根20米高、异常华丽的螺旋绞链形铜柱围成,这种柱子类型被称作所罗门柱,名字来源于当年装饰在耶路撒冷所罗门圣殿的柱子,有说君士坦丁大帝进入耶路撒冷后,扛回12根所罗门圣殿的柱子。仔细看华盖背后上方两个小阳台上的柱子,据说就是来自耶路撒冷的所罗门柱。

        华盖下是教皇的祭坛,地下是圣彼得的陵墓,围栏上点着99盏长明灯。

        青铜华盖后面是贝尔尼尼另一件杰出的作品——青铜镀金面的圣彼得宝座以及荣耀龛雕塑群。

        这个位置全部被围挡拦住,一般人只可远观。


       华盖非常大,为了制作这座巨大的青铜华盖,贝尔尼尼甚至跑去万神殿拆下门廊顶端的铜板。


        教堂大殿右侧的母爱小堂中陈列着米开朗基罗24岁的作品《圣殇》,这是他唯一一件署名的作品,也是大教堂中的三件珍宝——大教堂穹顶、青铜华盖和《圣殇》——之一。青年米开朗基罗所刻画的年轻柔美的圣母平静而哀伤,令人动容。


       《圣殇》曾遭人袭击受过破坏,现在它被保护在玻璃罩中,并在很远处用幕布把人群隔开。


        大教堂不单是圣彼得的安葬地,也安葬了历任教宗以及一些宗教圣人、名人。在这座诺大的教堂里,目光所及都是用巨幅雕像和绘画装饰的华丽墓龛,这些作品多是圣经故事和宗教事件,其中不乏贝尔尼尼这样的大师作品,那些精美的镶嵌画则选用了历代画家原作仿制。


       马赛克镶嵌画《耶稣显圣容》(原作拉斐尔)


       主祭坛《耶稣洗礼》(原作马拉塔)


       《遇上主日》(原作  马内利)


        《圣哲罗姆的最后圣餐》(原作 多梅尼基诺)。这些都是马赛克镶嵌画。



        亚历山大七世墓龛(贝尔尼尼最后的作品,慈悲之神的哀伤、真理之神的热泪,还有红色皱褶的死神高举着代表时间的沙漏)。


       庇护八世墓龛(彼得罗.泰内拉尼作品)。


        本尼狄克十三世“对立教皇”墓龛(云母石圣水钵的天使为贝尔尼尼的作品)。


        庇护八世墓龛?(彼得罗.泰内拉尼作品)


        英国三位斯图亚特家族后裔的陵墓,他们因皈依天主教而失去英国王位。


        《圣维罗尼卡》(莫奇)


        《圣海伦娜》(鲍尔济)


        这个应该是圣安德烈,耶稣十二使徒之一,他也是被钉上十字架而死,但为了区别与耶稣的不同,他选择了X型的十字架(圣人也有忌讳,不是名讳是物讳)。


        这应该是美第奇家族出的三个教皇之一,上面有这个家族的族徽。

        其他教皇的墓龛雕塑,也都是上乘之作。









        地面上,有耶稣送给圣彼得的那两把天国和人间的钥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