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威尼斯绝不能错过欣赏文艺复兴的重要画派——威尼斯画派的经典画作。文艺复兴运动起源和深入发展于佛罗伦萨,当这股风吹到威尼斯的时候,一大批水城人在绘画领域把它演绎得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如果从文艺复兴的发展脉络和进程看,最好是先佛罗伦萨再威尼斯。但是囿于时间限制,已经安排好的行程使我只能调转顺序。
15世纪末到16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财富累积达到了如日中天的最盛时期,在这种条件下,整个社会保持着宗教自由和社会祥和,为绘画提供了阳光灿烂的、欢乐自信的、色彩艳丽的、个性张扬的环境。威尼斯是多彩城市,各式建筑倒影在水上,构成一组组动人的画面。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威尼斯画家自由奔放,题材广泛,并且天生对色彩有一种偏执的热爱。能让威尼斯画派在绘画风格和画面色彩大大突破佛罗伦萨画派的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油画颜料的引入和运用。他们在绘画中,用浓烈的色彩把张扬个性融入进去,创作出不同于佛罗伦萨画派的独树一帜风格。过去只知道文艺复兴三杰和佛罗伦萨画派在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孰不知威尼斯画派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仅把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推向顶峰,还对油画艺术在欧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乘坐大运河水上巴士2号线,在学院桥站下车,桥南便是威尼斯学院美术馆。如果想比较集中地欣赏威尼斯画派的经典,这个藏有14-18世纪威尼斯画派作品的美术馆是不二选择。
学院美术馆的成立与威尼斯共和国失去自治权有一点点关系。19世纪初,拥有上千年自治历史的威尼斯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办公大楼关闭,教堂和礼拜堂被查禁和拆毁,这些地方珍藏的宝贵艺术品散落民间。学院美术馆出于教学目的,把流入民间的美术作品收集起来,最初服务教学,后来逐步向社会开放。美术馆自成立以来,除了原有美术学院和仁爱学校的部分藏品外,还陆续收藏和购入大量艺术品,其中包括镇馆之宝——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和乔尔乔内的《暴风雨》。《维特鲁威人》是意大利的骄傲,在机场大厅、在一欧元硬币,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他的复制品,原画也许不能经常对外展出,我在学院美术馆与它失之交臂。
学院美术馆现址由三组经改造后的建筑组成——15世纪中期重建的圣母仁爱教堂、威尼斯六大学校中最古老的仁爱学校以及帕拉迪奥建造的修道院。之所以一再提起帕拉迪奥这个名字,不仅仅因为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建筑家,还因为我离开威尼斯后将要去到经他重新打造、堪称帕拉迪奥城市的维琴察。
学院美术馆有不少乔万尼.贝里尼(1430-1516)的作品,这是其中之一:《圣母子、施洗者和一位圣徒》。
乔万尼.贝里尼这个名字也许你并不熟悉,但大家一定认识他的徒弟提香。贝里尼带过两个徒弟,后来都成为威尼斯画派赫赫有名的巨匠,除了提香,另一人是乔尔乔内。乔万尼.贝里尼是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他的父亲、哥哥和姐夫都是当时有名的画家,这个家族奠定了威尼斯现代绘画的基础。
乔万尼.贝里尼《圣殇》。
贝里尼在这幅人物画中逐渐把带有风景的背景凸现出来,开了威尼斯画派的先河。
乔万尼.贝里尼《圣约伯教堂装饰屏》(中间那幅)。
他把不同历史时期的著名宗教和世俗人物放在同一个画面,人物排列并不显呆板和拥挤,而且他在平面画板上绘制出了纵深壁龛的感觉。
乔万尼的哥哥——简蒂莱.贝里尼(1429-1507)《圣马可广场的游行》。
十五世纪的圣马可广场,除了没有那座99米高的钟楼,其余部分跟现在简直不差分提毫。提香最早是简蒂莱的徒弟,哥哥去世后,他又投奔到乔万尼.贝里尼的门下继续学画。
也是简蒂莱.贝里尼的作品,《圣十字架遗址的恢复》。
乔尔乔内(1477-1510)《暴风雨》,学院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在意大利美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幅画中风景作为主题,人物成为点缀,开创风景人物交融的先河。
乔尔乔内绘画时不是先画底稿再着色,而是直接从色彩中构思他的画作。这种画法是与透视画法(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画法之一)相提并论的创举,也造就了威尼斯画派的基本特点之一。
乔尔乔内《音乐会》,仅剩局部。
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
乔尔乔内和提香虽然都投师在乔万尼.贝里尼门下,但乔尔乔内对提香的影响超过了他们的师傅。提香有一幅非常著名的画《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就几乎完全模仿了乔尔乔内的这幅《沉睡的维纳斯》。可惜乔尔乔内去世很早,留下的作品也很少。如果他像提香一样长寿,威尼斯画派的领军人物恐怕就要改写了。
(图片来自网上)
在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看到的这幅提香所画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简直就是向乔尔乔内致敬的作品。两相比较,乔尔乔内画得高雅,提香的多于风尘(一孔之见)。
提香在他长期创作过程中,将同门师兄乔尔乔内开创的划时代风格推向了顶峰,不仅是因为他能够完成英年早逝的乔尔乔内尚未完成的部分作品,也因为他在整体上发展了文艺复兴绘画风格。他以非凡的才能,不竭的精力和长寿,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顶峰中打上自己的烙印。
法国著名画家马奈的这幅代表作《奥林匹亚》(巴黎奥赛博物馆),是不是也模仿了乔大师300年前的那幅作品呢。
(图片来自网上)
提香(1490-1576)《圣母入圣殿》
这是提香作品中面积最大的一幅,这幅画被两扇门切去一部分,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完整,整幅画无论是背景还是各类人物,都描绘得非常生动而且精致,被其后的画家视作榜样。
《圣母入圣殿》局部
《圣母入圣殿》局部
《圣母入圣殿》所在的阿尔贝托厅曾属于仁爱学校。
厅里至今还保留着十五世纪末的镀金彩色木质天花板,上有石膏雕花,金碧辉煌。
丁托列托(1518-1594)《圣马可拯救遭受海难的萨拉逊人》。
丁托列托是提香的学生,他曾在画室墙壁上写下“米开朗琪罗的造型和提香的色彩”,并以此作为自己艺术技巧上的效仿与追求。他的画把光线和阴影大胆交叠,创作出一幅幅情节丰富动人的绝佳作品。
丁托列托《圣马可遗体失窃》。
与上一幅《圣马可拯救撒拉逊人》同属《圣马可的故事》系列。
韦罗内塞(1528-1588)《利末家的盛宴》。
这幅画是他最著名的画作之一,这幅画原本描绘的是基督与十二门徒《最后的晚餐》,但他在其中另外画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人物,包括侏儒、小丑和乞丐等,惹恼了有关方面。从威尼斯至今保留下来的宗教裁判所记录中还能看到对他这幅作品的质询和回答,例如,他被问到”为什么在其中画了一个流鼻血的仆人”。他答道,是为了等待主耶稣;被问”画那一堆人物合适吗?”不合适,他们并不是相关的,他们出场是为了表示这座宅子的富有,等等。裁判所要求他修改这幅画,但画家的傲骨让他所做的仅仅是把名字从《最后的晚餐》改为《利末家的盛宴》。
韦罗内塞是巴洛克绘画的先驱,他的画色彩轻松欢愉和华丽高贵,他一生都在为威尼斯作画,总督宫内的不少天顶画和壁画都出自他的手。
乔尔乔内、提香、丁托列托和韦罗内塞是威尼斯画派中最重要的四个人。
韦罗内塞《圣哲罗姆》
雅各布.巴萨诺(1510-1592)《圣哲罗姆》。
在展厅中看到这位画家也有相同题材的画,就一并拍下来了。这是画家艺术创作颠峰时期的作品之一,描绘了在山洞中沉思祈祷的圣哲罗姆。
圣哲罗姆是古代著名的基督教教父,他对圣经、真理、学问的追求一丝不苟,并用了23年重新翻译了圣经。这个译本直到今日仍为罗马天主教会重用。许多画家都画过他在旷野专心苦修研究学问的画,画中的哲罗姆大都衣衫褴褛,手里拿着一块石头,准备随时打在自己身上,去体会耶稣受难的痛苦。
这幅作品曾经送来北京展出过。
雅各布.巴萨诺的另一幅《圣哲罗姆》
韦罗内塞(威尼斯总督宫讲台上的壁画)。
暂时离开学院美术馆,到总督宫去看看。提香、韦罗内塞和丁托列托以及他们的弟子为威尼斯总督宫的顶棚和四周墙壁绘制了大量画作。
韦罗内塞《圣母升天》(总督宫)
韦罗内塞《欧罗巴被劫》(总督宫)
这幅作品最能表现韦罗内塞华丽高贵的用色水平。
韦罗内塞《威尼斯的胜利》(总督宫)
这幅画在威尼斯总督宫最大的大会议厅中的中心天顶,是韦罗内塞人生最后十年中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他用了五年时间才完成了这幅表现威尼斯荣耀、向威尼斯共和国致敬的巨作。
总督宫大会议厅,丁托列托的《天堂》也在这个大厅内。
丁托列托《天堂》
这幅画高十米宽二十米,占满了总督宫最大议会厅的一面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画。丁托列托在上面画了700多个人物,个个精彩而栩栩如生。
《天堂》局部
回到学院美术馆,看其他威尼斯画派作品
博尼法乔.韦罗内塞《救赎者与使徒》
博尼法乔.韦罗内塞《屠婴》
博尼法乔.韦罗内塞《摩西的时代》
塞巴斯蒂亚诺.德尔.皮翁博的《圣人们》
画家是16世纪初期威尼斯画派改革的领军人物。
巴利斯.博尔多内《向总督呈交戒指》
这幅画作于1545年,画家的重要代表作。他在背景里将舞台布局与建筑布局结合一起,在当时的威尼斯艺术作品里非常少见。
贝尔纳多.斯特罗奇《婚礼宴会的寓言》(仅剩局部)
贝尔纳多是17世纪热那亚画家,他善于画一些带有世俗风味的宗教题材画和风俗画。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在威尼斯度过。
18世纪画家皮耶罗.隆奇的系列小幅油画,描绘了威尼斯日常社会生活。上中《舞蹈课》,上右《药剂师》,下左《裁缝》,这些画或描绘贵族家庭生活,或画出了市井平民的日常。
这一系列的小张油画也曾经送来北京展出过。
《药剂师》局部
《药剂师》局部
乔尔乔.瓦萨里(1511-1574)《信仰》
乔尔乔.瓦萨里对意大利艺术界最大的贡献是他撰写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书中记载了14-16世纪意大利260多位艺术家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等艺术家在这本书中都有介绍,给后人研究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人物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他的这部作品被称为西方艺术史的开山之作。
从学院美术馆出来,穿过无人小巷,去寻找圣方济各荣耀圣母大教堂。
有人说,到威尼斯如果只能看一幅画,就到圣方济各荣耀圣母大教堂去看提香的《圣母升天》。
进入教堂,《圣母升天》在最里面的祭坛上,照片右侧是提香墓。
如同朝圣般一步步走向祭坛。
这幅画有7米多高,非常壮观。据说提香画完这幅画后,整个威尼斯都被震惊了。提香在这幅画中充分展示了他的激情,无论是地上欢呼的人群,还是天上迎接她的主,都被表现得热情奔放。在这幅画中,提香大胆用色,使用了前人画作中从未出现过的大量鲜红色,以致有人说提香把他的鲜血融入在颜料中。
威尼斯画派重色彩的特性就是从这幅画开始。
教堂中还有一幅晚于《圣母升天》的《佩萨罗圣母》也是提香所作。

提香去世后被如愿安葬在这座教堂,墓碑上刻着他最伟大的作品——《圣母升天图》。
这座教堂里还有一座陵墓,安葬着意大利雕塑家卡诺瓦的心脏。这座金字塔形的陵墓最初是卡诺瓦为提香所设计,他逝世后,身体被送回家乡,心脏留给了威尼斯。
到了告别“亚得里亚海女王”的时候了,威尼斯给我留下太多的不舍和遗憾。明天,还有新的精彩在等待着马不停蹄的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