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月街民族节,观赛马、逛集市!

标签:
大理三月节大理三月街大理赛马场大理民俗文化旅游 |
分类: 千里河山 |
大理三月街民族节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大理古城西三月街举行。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追溯起大理三月街的由来,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之说。
三月街的来历,据清代刊印的佛教故事集《白国因由》所说,在南诏细奴逻时期(唐永徽年间),观音于农历三月十五到大理传教,并制服了魔王罗刹。为感谢观音的恩德,每年到期,信徒们搭棚礼拜诵经,并“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观音街。”观音入大理只是传说,大理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的要冲,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地区优势才是三月街千年不衰的主要原因。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机会游了两天三月街,先后记下了当时的情景:“俱结棚为市。环错纷坛……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辩。……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
赛马,这是三月街最吸引人的一项活动。滇西白彝、纳西、藏、苗等各民族剽悍的骑手云集苍山脚下,只待一声号令,骏马倏忽若飞,跳墙越堑,狂逸奔突!
三月节热闹依旧,但未见十三省物无不至的盛景,现在更多的是小商品、烧烤摊及其他日用品之类的交易!
赛马虽是座无虚席,除了香格里拉马术队的马术表演之外,看点并不多!
大理的民族传统服饰也许会在不久后消失,现在年轻人基本不稀罕,只有某些中老年人依旧在日常生活中有穿戴!
自唐、宋以来,“蹄质坚实,善于驮负”,且“尤善驰骤”的大理马,不仅远销到中原地区,还远销到缅甸、波斯等古国。据史书记载,南宋建炎年间,南宋政权曾经“遣效用缙昂入大理国招马。大理国王段和誉遣清平官以马五百匹及驯象,随昂入献”。这五百匹大理马被南宋皇帝“以三百骑赐岳飞,二百骑赐张浚”。也正是为了筛选“尤善驰骤”的大理马作为战马,赛马成为三月街的一大活动。
徐霞客在其《滇游日记》中,对三月街赛马活动也作了记录:“余乃由西门西向一里半,入演武场,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驰骑于中,更队以觇高下……”
到了清代,三月街的规模更可观了。
清代《大理县志稿》中是这样记写三月街盛况的,“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之云集者殆十万计,马骡、药材、茶市、丝绵、毛料、木植、瓷、铜、锡器诸大宗大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这时大理三月街之规模盛况,不仅在国内,即使在亚洲诸国中,也当名列前茅。清末首批大理留日学生、白族音乐家李燮羲,曾写了这样一首《三月街竹枝词》:
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金钱似水流。
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
赛马大会除举行马术表演外,分民族组、混合组进行5000米、3000米、1000米速度赛马,混合组进行3000米、2000米、1000米走马比赛,民族组则设置了跑马射击、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等极富少数民族特点的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