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2007-09-23 12:50:37)
标签:

旅行/见闻

原创

摄影

榕城

视觉/图片

城市印象

分类: 榕城福州
拍摄地点:福州市于山天君殿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老福州”都会记得解放前阴历六月十六日前几天,福州街上时常可见“拜香”
的人。“拜香”,就是手持特制的香凳(状如小坐凳,长的一头有插香的铁片孔),从家中一直拜到于山项天君殿。拜时,走三五步就立定,香凳高举过头
手成弧线,把凳放下头也随之俯下,次次如此。此时福州是七月酷暑,不要说
冒着烈日拜香不好受,就是空手走路也是汗流浃背。但拜香的人出自宗教虔诚,
身上斜背“祝父病痊”、“祝母遐龄”,穿行在闹市大街拜香。当时福州人对
此已见惯,毫不惊奇。那时福州汽车少,自行车也不多,拜香者走在路上没什
么障碍。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拜香习俗来自于山天君诞。解放前,天君诞是福州影响最大的宗教节日,前后
三天轰动全市。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朝山烧香日夜不断,还影响远及永安、
莆田、宁德等地。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天君殿内原塑有约十米高的王天君立像。与一般慈眉善目的佛像、道像不同,
它更像怒目金刚,身穿铠甲,双目圆睁,满脸凶相,右手执鞭高举,左手做个
伸出中指向前状(福州习惯中这是十分不恭敬的)。据说此像是清初顺治十七
年(1660年)耿精忠封藩于闽时塑的,这种样式意思是对清廷说:你算什么东
西,吃我一鞭!果然,1674年(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就在福州举兵响应吴三
桂叛清。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福州是个道教影响比较重的城市,本来就有裴仙师、九爵主这类信仰,王天君
自然也被纳入信仰范畴,而且影响很快超过其他神道。当年福州办天君诞时,
南街的“庆香林”、“澄兰阁”等店香烛畅销,卖的香有碗口粗三四米高,得
几个人抬上山去点燃。天君诞那天,于山人山人海,天君殿更是香烛不断,浓
烟熏得人直流泪。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然而这么“灵验”的天君也自身难保,1922年11月26日全殿被大火烧得荡然无
存,王天君的头经救火人员冒死冲进去锯断抢出,才幸免于难。解放前人们膜
拜的,其实已是“身首异处”的重塑王天君像了。解放后,于山天君殿尚在但
已改作他用;王天君塑像则拆除,“天君诞”已不再举行,“拜香”自然也没
有了。(上文作者仲予 摘自福州晚报)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相关链接: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最高处海拔58.6米,面积11.9公顷,整座
山形状如巨鳌。古时有六鳌胜迹:揽鳌亭、倚鳌轩、应鳌石、接鳌门、步鳌坡、
耸鳌峰。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如今福州还是有很多道教的信徒,从“拜香”和于山天君诞的记载就可看出当
时狂热程度。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天君殿是道教场所,每每到这些场所我都有点恐惧,也许是电视里看到的道士
大都装神弄鬼的,不喜欢!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拜香”和于山天君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