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客家围龙屋的建筑特点

(2017-08-09 10:19:35)
标签:

围龙屋

分类: 魂牵围龙屋

圍龍屋是客家民居建築的風格和形式,客家居民建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變化,有圓寨、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圍龍屋。圍龍屋是一種富有極具嶺南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杆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之一。據歷史學家考察,這種民宅建築與古代貴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這是有其歷史淵源的。客家先民在古代因戰亂、災荒等原因輾轉南遷贛、粵、閩交界山區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遷定居嶺南後,不但傳播了先進耕作技術,而且建築民宅保持了原有的傳統風格。

圍龍屋佈局

佈局

圍龍屋的整體佈局是一個大園型,在整體造型上,圍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

http://s6/mw690/001CZiH4zy7diBEmHR3b5&690

部佈局

圍龍屋前半部為半月形池塘,後半部為半月形的房舍建築。兩個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長方形空地隔開,空地用三合土夯實鋪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動或晾曬的場所。“禾坪”與池塘的連接處,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牆,矮的叫“牆埂”,高的叫“照牆”。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來放養魚蝦、澆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倉庫,也是污水自然淨化池。後半部的房舍建築,正中為方形主體建築。有“三棟二橫”,一圍層;有“三棟四橫”,二圍層。最小的圍龍屋的建築面積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則上萬平方米。有的大圍龍屋居住著上百戶人家,幾百口人。普遍為“三棟二橫”一圍屋居多。三棟二橫圍龍屋,有上、中、下三廳,各廳之間均有一口天井,並用木制屏風隔開,屏風按需要可開可閉。廳堂左右有南北廳、上下廊廁、花廳、廂房、書齋、客廳,居室等,錯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築結構前低後高,這樣就有利於採光、通風、排水、排汙。

http://s6/mw690/001CZiH4zy7diBJz4cR45&690
正屋佈局

正屋——橫屋外層便是半月形的圍屋層,有的是一圍層,有的二圍層,圍龍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圍屋間,拱衛著正屋,形成一道防禦屏障,圍屋間窗戶一般不大,是天然的瞭望孔、射擊孔,便於用弓箭、土槍、土炮等武囂抗擊來攻之敵。圍龍屋的建築設計其實與當時客家人的處境有極大關係。客家人是唐宋以來由中原南遷的漢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區,受當地人的排擠和欺侮,為了團結禦侮求生存,他們不得不聚族而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禦性的城堡式住宅——圍龍屋,以抵禦盜匪和當地人的侵擾。圍龍屋還建有堅固的多層“角樓”,既可用來儲備糧食、草料,又可居高臨下射擊來犯之敵。如遇盜匪前來擾劫,只要把大門、半門一關,村民們便攜武器進入圍龍屋和角樓,進行抗擊。

圍龍屋特點

以土樓、圍龍屋、殿堂式圍屋為代表的客家傳統民居,類型不一,風格有異。然而,其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則是它們突出的共同特點。

堅固性

現在的福建、廣東一帶的圓形、方形土樓,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歷史。它們歷經風雨洗刷,強烈地震,颱風襲擊,至今安然無恙,巍然屹立在叢山峻嶺之中。如此堅固的民居,與精心選擇屋址,科學的設計,用料及施工方法分不開。現僅從土樓的建築材料和施工方法作一些說明。

土樓的牆壁,下厚上薄,厚處有的竟達1.5米。夯築時,先在牆基挖出又深又大的牆溝,夯實在,埋入大石為基,然後用石塊和灰漿砌築起牆基。接著就用夾牆板夯築牆壁。土牆的原料以當地粘質紅土為主,摻入適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經反復搗碎,拌勻,做成俗稱的“熟土”。一些關鍵部位還要摻入適量糯米飯,紅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築時,要往土牆中間埋入杉木枝條或竹片為“牆骨”,以增加其拉力。就這樣,經過反復的夯築,便築起了有如鋼鐵混凝土似的的土牆,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層防風雨剝蝕的石灰,因而堅固異常,具有良好的防風,抗震能力。據《永定縣誌》記載,1918年發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聲,歷時20分鐘,夜裡繼續震動,但土樓始終挺立無恙。

安全性

歷史上,客家本是中原漢人,他們南遷至閩粵贛邊區山區後,為防止土著和盜匪的打劫及猛獸的襲擊,他們建造的土樓、圍屋,皆防範嚴密,甚為安全。

例如,宛如古城堡似的土樓,一、二層不設朝外的窗子,或只開設槍眼似的細長石窗,三樓四樓和每個房間都有朝外的大窗,既利於採光,流通空氣,又成了瞭望敵情和向外射擊的槍孔。土樓大門的門框,門檻都是條石,門板厚約10釐米。有的大門上斜挖了幾個嵌有竹筒的護門孔,倘有土匪攻門,可往下射擊和澆開水。有的土樓大門還安裝了防火水櫃、水槽,若來犯之敵放火燒門,只要一按開關,水便順門而下,以滅火護門。土樓本來已堅固異常,但為防萬一,有的土樓還夯築了夾牆。萬一外牆被炮火轟開,土樓仍有夾牆支撐,安然無恙。土樓內有各種齊全的生活設施:設於天井的深水井,是被圍困時的水源,樓內有礱、碓等加工糧食的設備。這一切都使匪敵久攻不下。至於那些四角建有高聳碉樓的“四點金”,更是領盜匪望而卻步。

封閉性

客家民居,不論土樓還是圍屋,五鳳樓,四角樓,裡面的每一個房間,廳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樓梯相通,住戶生活方便。然而,它們對外則是全封閉的。土樓一般只開一個正門一個後門,或一個正門兩個側門,圍屋,圍龍屋的各橫屋,半環形圍屋,皆設有門樓。萬一有盜匪打劫,只要把門一關,便封閉得嚴嚴實實的。

合族聚居性

客家土樓,圍龍屋,五鳳樓等,一般都規模龐大。永定“承啟樓”有300多個房間,面積5376平方米。“遺經樓”有五層樓,面積10336平方米,光是廳堂便有51個。難怪日本一位建築學教授看了永定土樓後寫道:“這動人的客家土樓,與其說是一幢龐大的住宅,不如說是一座小城市”。

如此龐大的民居,正是為了適應聚族而居的特點。“承啟樓”最多時曾住80戶,600多人。家鄉羅氏圍龍屋,有300多個房間,為羅氏50戶人家,350人所共居。住戶雖多,但由於房間、廳堂、天井也多,能以廳堂及天井和若干房間組成一個個生活小單元,又令住戶各各得其所,顯得幽雅,舒適。

值得一提的是土樓、圍屋的“心臟”——祖宗祠堂。這裡是族長聚集各戶家長議事的地方。逢年過節,合族的每家都挑著各種供品,到這裡祭祀祖先。男兒娶親,須在祠堂拜天地,叩祖先,宴賓客。閨女出嫁,向列祖辭行後,方可罩上蓋頭,踏著象徵團圓的大圓匾出閣。老人謝世,祠堂成了舉哀發喪的靈堂。就這樣,一座祠堂將合族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用天倫之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