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吉首一路颠簸,这夜色中抵达凤凰。
6人沿着沱江寻找住宿,江边酒吧喧闹无比,霓虹灯频繁明灭,一瞬间仿佛到了晚上的后海酒吧街。
一直走到下游,才找到了几家清净的家庭旅馆,50元的标间,开后门就是沱江。
饿了,安顿停当后出门找餐厅胡乱吃了些东西,苗家的酸鱼我就吃了一口,实在不习惯。
翌日清晨,开后门一看,不见了夜晚的喧嚣,呈现出有点秀气的水乡边城。

忽然有了出游的兴致,就近吃了早饭,沿着沱江下行。
路遇一中年妇女,游说我们20元往返包她老公的船去往沈从文墓,因为读过《边城》,也一直想去拜谒沈老,于是随她前往。走不多久,她从一堆船中招呼了一中年汉子的船,bz上船后笑着问船家:“她是你老婆么?”船家看看中年妇女再看看我们,略带尴尬的憨憨一笑,说“是我妹妹~~”托儿见她的话被当面拆穿,也不恼,大家哈哈一笑,作罢。
船家很守信用,一条船就我们两人,顺江而下。

行不远,两旁景物和修葺一新的凤凰城区已经判若两地了。
这是破败的老吊脚楼,怎么看怎么像危房。

江水不深,有的地方只能没膝。船家说因为水污染的缘故,水中长满了水草。
这些绿色的水草密密麻麻长满江中,随水飘动,凝视之下,忽然觉得很像聊斋中女鬼的长发,一不小心就缠上了渡江的人,心下竟有些畏惧起来:)
水面时不时看见群鸭,它们无惧,玩得欢畅。
不多久,船停靠岸,沈老墓地到了。
拾阶而上,一块水泥石碑上是黄永玉夫妻的悼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墓地建在一块狭长的小草坪上,没有坟冢,只树有一块6吨多重的天然五彩石,石正面镌刻的是沈从文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石背面是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的撰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其联句尾四字:“从文让人”透射出先生一生的高风亮德。
沈夫人后来与先生合葬于此,在故乡凤凰的江边,或许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淅淅沥沥竟然下起雨来,乘船归来,听小雨在船棚轻声敲打。
此时手机响短信,是好友的儿子出生了,通报大家这个好消息!!
逆水行舟,船家有时需要下水拖船,在上船的地方靠岸,按谈好的价给了20元,想想来去不近,这钱也不好挣。 
说过边城的清晨,再来看凤凰的夜晚吧,又是一份风尘模样。
这是最繁华的水乡中心区:

有名的标志性建筑:虹桥,一座风雨廊桥。
这是上游的城门:

这是古城的另一地标:万名塔。

如今的凤凰,更多的像是节日里游客们前来休闲娱乐的一个水边小城,边城中小翠的忧伤已经随着沱江水流淌而去了,沈老记忆中的凤凰只在清晨的时候偶尔还能看出它的模样……
ps小段子:
bz和我在沱江边溜达,看见几个当地妇女用竹篮在水边打捞什么,bz好奇跑上前去细细看了一番,回过头对我很肯定的说:“是小鱼!”其中一位大婶估计忍无可忍,用方言回敬了他一句:“是虾!这么大个人了,连虾都不认识!”凤凰的话和四川话很接近,我一下就听明白了,大笑不止,bz好生尴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