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熟城里,还有一处知名地——翁同龢(音乐he,通和)故居。翁同和何许人也?状元出身,光绪皇帝的老师,维新派《定国是诏》的总起草人。果然江浙多才子,一个常熟,已经有若干名人了。从曾园出来后,步行不久,就看见了状元第的牌坊——翁氏故居到了。因为其建筑中有名的是彩衣堂,故而也称彩衣堂。
故居里最出名的就是彩衣堂,这是翁同和的父亲翁心存所购,经扩建修缮,取名“綵衣堂”(取自二十四孝中老莱子“彩衣娱亲”之意),作为孝养母亲之所。这座明代厅堂建筑结构为五架梁并轩前后廊九架椽屋,硬山五脊顶,建筑面积235平方米,其梁、檩、枋、柱等处绘有彩画116幅,总面积约150平方米,绘制精致,集绘、塑、雕于一体,堪称江南包袱锦彩画的上乘之作,是“苏式彩绘”的优秀代表,艺术价值很高。
经过彩衣堂,去往后院,会看到一座漂亮的砖雕门楼,这个清代砖雕垂花门楼上镌“源远流长”四字,下砌“辞亲赴考”、“衣锦还乡”带状砖雕组画,精雕细刻,造型美观。
后堂楼分上下两层,原为翁氏女眷居住之处,现在楼下辟为介绍翁同龢生平事迹的专室。细细看来,翁同和任职40余年,影响极大,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战派,著名的杨乃武与“撞说陌缸右彩撬昭雪的,后来作为光绪皇帝的老师,主张维新,起草了《定国是诏》,值得尊敬。
双桂轩是翁氏一门书法艺术陈列之处,翁氏家族在近代政治、科举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父子宰相,同为帝师(父亲是同治皇帝的老师),三子公卿,四世翰苑,叔侄联魁,状元及第,四世五人,俱为进士,这在科举史上也是罕见的。其家族藏书丰富,书法艺术都自有特色。
参观完展览,就在故居里闲逛,看古老的井口,看绿色的藤曼,院子里飘着浓郁的桂花香味,甜甜的,很好闻。
故居的建筑不少,堂、斋、轩……各具特色。比较有意思的是看见桌边的木雕,是蝙蝠状的花纹,大概取“福”的吉利吧!
各厅堂的布局比较接近,古香古色的家具与植物交相辉映,时常能看见兰花等字画,细微处都彰显着主人的情趣。
在故居逛了一个来小时,出门,看见墙角的老树依然生机,而屋顶上也有顽强的仙人掌在勃勃生长。
辞别故居,去往虞山,那里,还有众多的古迹等着我去探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