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南行红房子四象荷池刘承干南浔 |
分类: 江苏浙江 |
南浔在近代是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有“四象八牛七十条金黄狗”之称(这是南浔坊间以财富多寡来称呼镇上的江南四巨富、八位大富以及众多的财主),百余家丝商所产“辑里湖丝”
驰名中外,“耕桑之富,甲于浙右”。
这“四象”之首(就是最最有钱人了)就是清代光禄大夫刘镛(这个可不是山东的刘罗锅刘墉,名字巧合而已)。他的私家庄园“小莲庄”始建于1885年,取慕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建湖州“莲花庄”之名,建筑、园林兼胜,有圣旨牌坊、家庙、碑廊等,如今也是江南名园。
小莲庄由外园、内园及刘氏家庙三部分组成:外园以荷池为中心,池广约十亩,沿池点缀亭台楼阁,步移景异;荷花池旁有西式牌坊一座,门额上的“小莲庄”三字为著名学者郑孝胥所书。内园是一座园中园,处于外园的东南角,以山为主体,仿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之意而建。刘氏家庙与园林长廊一墙之隔,始建于1888年,为刘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
园子里比较特色的是荷池西岸的“东升阁”,这是座西洋式的楼房,俗称“小姐楼”(据说是刘墉女儿的住所)。室内用雕花圆柱装饰,壁炉取暖,窗的外层用百叶窗遮光,为法式建筑风格。可惜现在只能参观外形,楼内不对游客开放。
隔溪与小莲庄毗邻是嘉业藏书楼,由刘镛的孙子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刘承干是个酷爱藏书的世家子弟,辛亥革命后,他乘大批古籍流散之机,大量购书,自称历时二十年,费银三十万,得书六十万卷。解放后,将书楼及庭园全部捐献给浙江图书馆。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藏书楼中已经用上电灯了,南浔在1919年就全镇通电,其富足与开放可见一斑。
刘承干一生淡泊名利,即使到了晚年家道没落也坦然自得,故以“求恕居士”自居。他在南浔建了一个别墅——叫做“求恕里”,作为回浔小住和藏书楼管理处的地方。
求恕里现今陈列着刘旭沧的摄影作品,刘旭沧是刘承干的九弟,两人一长衫马凳,以收藏古董成名,一个西装革履,以钻研摄影成名,被人戏称是刘家的“中西合壁”。展览的摄影作品融合了素描、油画等风格,印象比较深的是一幅人体摄影作品——一个球网前裸身跳跃拦网的女子。放到70多年后的当下,这依然是很一幅很开放和大胆的作品!可以由此看出作者当年的前卫与创新。
南浔刘家的故居还有一处必须一提——那就是刘氏梯号(又称崇德堂,俗称红房子),是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的三子刘安泩(字渊叔,号梯青)的居处。
刘梯青不仅是文物收藏家,还是实业家,他于1927在余杭塘栖创办崇裕丝厂,当时有职工1340人,引进意大利式5绪坐缫丝机492台及日本先进技术设备,年产白厂丝40余吨,销往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区,为当时浙江乃至全国一流的大型缫丝厂(解放后,该厂更名杭州新华丝厂,属国有大型缫丝企业)。
红房子中的欧式客厅、壁炉地毯等陈列、彩色玻璃的装修……在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时尚而堂皇:
红房子中的欧式客厅、壁炉地毯等陈列、彩色玻璃的装修……在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时尚而堂皇:
红房子的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最有特点的是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徽派的封火山墙和石库门内却有欧洲洛可可风格之券顶。南浔之对外来文化的容纳和气度可见一斑。
南浔刘家的园林和故居就说这么多吧,从刘墉的花园,其子的红房子,其孙的藏书楼和摄影展,你或许可以感受到一个大富人家从经济基础到文化追求的影子,如果有刘姓的朋友也可以特意去造访,没准还有新的发现呢!
前一篇:长春行迹——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