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刘继章
诗词赵富山 书法翟凤肖
小城回眸最伤心,九夕前贤栏外沉。
点点青山含苦色,潺潺流水放凄音。
难忘墓地真诚语,永记坟前婉转音。
泪洒草坪君不见,一川烟霭罩悲琴。
纪实:
前几日在所居小城参加了一个“来自过去的声音”活动。主旨是回忆1950年之前那几年这个城市的历史。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国内开始了建设高潮,小城就是在那时“膨大”起来的。这段历史,值得他们回忆。
参加这个活动,有两点我未想到。先说第一点,活动地点没有想到。这么富有意义的活动在哪里举行的呢?墓地。举办者在市边一个墓区选择了九位经历过那几年建设的故人,他们的墓地没在一处,故设了九个站点,每个站点设有解说和节目表演。
第二个没有想到的是故人选择。这个小城紧紧挨着密西西比河,以前是水旱码头,有名有钱的人很多,但是举办者选择的是九位普通劳动者:开小超市的、饲养火鸡的、默默无闻的教师等等。是否他们也认识到了,没有这些人的平凡劳动,也不会有这个小城的发展?
那天上午,晴朗得好,我到了以后,先拍了一张墓区入口照片(图一)。接着进入编了组的队伍,编组结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避免人员在某个站点形成拥挤,影响解说和表演效果。
我们来到了第一个站点。解说员指着墓碑说,下面埋着的是一位小饭店的店主。在那个年代,为了竞争,他使用了一种能够架在车窗上的桌子,使汽车司机不用下车就可以吃饭,现在这家饭店仍在营业。讲解我基本没有听懂,这些内容大部是从给我发的活动宣传册上了解的。不过从人群中不时发出笑声可以看出,解说应该非常风趣。接着表演的是情景剧(图二),内容根据墓主后人回忆的情节改编。演者的认真和投入,把在场的人们带回了那个年代。
此时我突然想起,几天之前女儿说市里有一小小饭店已近百年了。她看我很感兴趣,次日领着全家过去“搓”了一顿。那个饭店的创始者,不就是这位墓主吗?那个小店的确很小,小的甚至屋内没有桌子,仅有的两张摆在了店外,它使我想到中国城市里的“路边店”。在那里吃饭时,我看到有两辆汽车的车窗前架着一种餐桌,司机在车内伸出脑袋用餐。当时没有弄清这是什么名堂。现在我整明白了,这两辆车的主人是在怀旧。
去过那家饭店,又到了它的主人墓地,一下子提高我对这次活动的兴趣。
大家来到第二个站点,手指墓碑的讲解员已经很老了(图三),可是她穿的是一身1950年代前后,美国爱美女性中最流行的时髦服装……
图四是表演人数最多的一幕话剧,桌上摆的黑色拨号电话机,演出内容也是那个年代的小城有悲有欢的日常生活……
美国人天性幽默,这位讲解员讲着讲着与小朋友们互动了起来(图五),让我忍俊不禁……
墓区里豪华墓地实在不少,可是今天我们只是从它旁边一穿而过,去寻觅的是那小的不能再小的石碑,甚至是一抔黄土,让我生出多种感慨!
时间已过两个多小时,我们依然兴致勃勃。远处望去,还有一批一批人群进入墓区(图六)。据说活动延续四天。这个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小城里不少的人每年都来。原因是每年选择的年代、历史事件及人物都会不同,给人一种新鲜感。明年会选择什么呢?我争取再参加,现场知晓答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