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红色雕塑29:凭吊董振堂赵博生
摄影刘继章
诗文赵富山
书法翟凤肖
不是沙场即战场,宁都举义可传唱。
青磷白骨三更月,剩水残山万里疆。
头颅报国成暗澹,身躯殉命付沧桑。
猎猎旌旗悲呼号,洒酒临风弔国殇。
纪实:清明节前,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向为国牺牲的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烈士陵园门口,一幅对联深深震撼了我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们的身心顿时涌上了一股强劲的力量。
陵园中矗立着两座纪念碑亭,高大而雄伟。赵博生将军曾任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非常反感,便与26路军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季振同密谋起义,在与红军取得联系后,三人于1931年12月14日晚,在江西宁都正式宣布起义,史称著名的“宁都起义”。
由于此前的充分准备和缜密部署,宁都起义几乎兵不血刃便取得了成功,共计一万七千余众的起义部队浩浩荡荡开往苏区,被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团,壮大了红军力量。
1933年初,赵博生奉命在黄狮渡一带阻击敌军。由于敌军的人数三倍于己,赵博生指挥将士们用鹅卵石砸向敌人,亲自带队发起冲锋,和敌人肉搏,赵博生头部中弹,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6岁。
而红军杰出指挥员、军团长董振堂则在1937年1月西进途中,身先士卒战死在了军阀马步芳的枪下,匪徒残忍割下其头颅示众。两位爱国将领都未能见到黎明到来的那一天。将军的英雄事迹已经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博大胸怀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两将军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