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东:书法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标签:
王泽东青年才俊金石书法绘画 |
分类: 名人走笔 |
书法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王泽东

其一:四百年来画山水者,余独喜玄宰、阿长,其余以匠家目之。
其二: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道出齐白石的美学判断和笔墨认识,具有高度的自觉。
笔墨取决于天赋、才情、修养,综合体现画家的个性品质。有什么个性,就有什么笔墨。当然,细心读古画,找准几位先辈,痛下功夫研究,转化为自己的笔墨,总之要来自古人,超越古人,不然,手下走不了很远。





分布和疏密仍然是古代传统的概念和术语,但绘画和书法的空间意识是现代概念。从现代空间意识看,我认为八大,包括石涛等几位古典画家反而比黄宾虹超前。不管对古人的学术评价如何,可以说,当今中国水墨画历程不能想象没有八大和石涛的存在,多少后人受益于他们的实验性,而且至今难以超越。

中国水墨的现代性转化,总要有历史坐标,事实上,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陆俨少、傅抱石等辈的实践,有意无意都在他们的资源中汲取营养,获得启示。石涛《画语录》不能低估,“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都是富有开拓性和前瞻性的观点。



我不是专攻山水的画家,不计较山水的程式语言,自己的感受总是第一位的,但不妨碍十几年来我对传统山水画的反复领会,那是太丰富的资源,就像难以翻越的一座座大山。古人的山水画,理论、笔墨,甚至感受方式,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库,永远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从山水笔墨里走出来画人物,笔意墨意自然不同,倘若一味画人物,也走不了太远。
中国人游山,是情怀、是寄托,和眼前的山水不是主客关系。我不在乎最终能把山水画到哪种程度,而是看重山水能否提炼出不同的笔墨效果。人面对山水的那种气场,无法复制,我的山水速写就是在画面对山水那一刻的内心状态。
中国艺术讲究积淀,一是知识的积淀,二是笔墨的积淀。单论笔墨的积淀,意识到了,未必上得去,长期磨炼的过程不可少。但我不太注重将素材和题材细分,真正的高手,山水、人物、花鸟、工笔、写意,都不分界限,因为中国画的唯一母题,就是笔墨。
笔墨意识,笔墨积淀不解决,专攻任何题材,画品也上不去。同样,书法也不等于笔墨。王铎的书法很好,但画品一般。书法跟绘画,有联系,有分别,要有意识地去融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不易,齐白石和黄宾虹在这二者的关系上反复地解决了几十年。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书画家们唯有内外兼修,才能在某个领域有所成绩。绘画也好书法也罢除了技术技法层面的修行外还要注重各领域文化的滋养和自我修为境界的提升才能在这个领域取得一瓢弱水。
王泽东,号静尘散人,别署九阳山房。祖籍甘肃永昌,现居新疆伊犁。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先后师从四川大学书法学博士陈阳静先生,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主任陈建平先生。其书法、国画、篆刻作品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奖二十余次,发表论文有《浅析徐渭之癫狂艺术心理》、《中国书法对绘画的影响》、《试析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前景》等。
现为: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协注册书法教育中级讲师。伏羲书画院副院长,陕西易经书画研究院院士。新疆霍尔果斯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新疆霍尔果斯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电话:18299969911;1317985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