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故宫那些不为人知的逸闻趣事
洛钊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是满清入关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380多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第一步。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说起沈阳故宫,里面故事多多,充满了传奇色彩,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逸闻趣事。
努尔哈赤为何仓促迁都?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并大兴土木,修筑宫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表示强烈反对。
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努尔哈赤曾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所以此地又称“沈水之阳”,“沈阳”。
尽管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封建王朝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在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皇宫里为什么戳着不伦不类的大木杆
在沈阳故宫的清宁宫正门前,有一根近7米高的木杆在当院竖立着。这根木杆被安放在一个汉白玉石座之上,顶部套着一个锡斗。乍一看,皇宫里竖立这样一根木杆,显得不伦不类,与周围富丽堂皇的皇家宫殿很不协调,但是,这却是一根非同寻常的木杆。
这就是索伦杆,它是满族传统的祭天“神杆”。按照满族的传统,在用此神杆祭天时,还要在上面的锡斗里放上碎米和切碎的猪内脏,用来喂食乌鸦以示祭天。相传努尔哈赤早年曾被追杀,实在无路可逃了,就躺在一条草沟里听天由命。这时突然飞来一群乌鸦落在他的身上,将努尔哈赤严严实实地遮盖住,因此逃过了追兵。后来,努尔哈赤做了皇帝。他为了报答乌鸦的救命之恩,下令满族百姓都要在自己的院子里竖立木杆套锡斗,以美味祭祀乌鸦,这便有了今人在皇宫内看到的索伦杆。
庄妃劝降洪承畴
松锦战役失败被俘后,洪承畴被关押在故宫里边的三关庙内,皇太极多次派人劝降,洪承畴不予理睬,甚至绝食求死。后来降清的汉官发现洪承畴几次将落在衣服上的灰尘掸去,于是他回去告诉皇太极,说洪承畴“不想死”,美女劝降的计划开始展开。夜深人静,洪承畴卧在床上。这时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妇走到面前,轻声软语地叫声“大人”,然后表示对洪承畴誓死如归气节的仰慕。洪承畴立刻感觉到被人关心的温暖,世上竟有这样理解他的美女,不禁想到自己统率千军万马的威风和家中的娇妻美妾,求死之心立即动摇。美女见机送上一杯香茶,多日未进食的洪承畴喝下后立刻精神了许多。美女走后,洪承畴觉得还是人间美好,决定降清。传说这位美女就是庄妃,即孝庄皇太后,清朝史上一个传奇人物。
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的四个不一样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俗称的“午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形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而北京故宫的琉璃瓦全部为金黄色。
穿过崇政殿两侧的左右翊门,举目可见位于3.8米高台之上的凤凰楼。楼后为帝后寝居的后宫——台上五宫。与崇政殿对比又形成了沈阳故宫不同于北京故宫的特点——“宫高殿低”。而北京故宫则恰恰相反,是“殿高宫低”。
北京故宫:牌匾或碑文汉字在左满文在右;沈阳故宫:牌匾或碑文汉字在右满文在左。
北京故宫: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民间俗称“金銮殿”,系君临天下之地
;沈阳故宫:十王亭和大政殿体现君臣合署办公。
清宁宫里有满韵旗风“三大怪”
旧时,人称关东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十七八的姑娘叼烟袋,养了孩子吊起来(指摇车)。沈阳故宫的清宁宫同样也有“三怪”: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这正是清宁宫建筑上的独特之处,体现了浓郁的满韵旗风。
清宁宫是清太宗皇太极所居之处,是整个皇宫建筑的核心。它是一座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黄琉璃瓦绿剪边。总体结构并不宏伟,相反,倒很像旧时东北大院中的“上房”。这是因为它由女真传统的住宅演变而来,是整个建筑中满族风格最浓郁的一所。其中的“口袋房”和“万字炕”即是最著名的代表
清宁宫屋门不是开在正中的一间,而是开在东边的第二间,与此相应,室内也不是“一明两暗”的均衡间隔形式,而是西侧四间通敞,只隔出最东侧的一间。这类偏向一侧开门的房屋形似口袋,因而俗称为“口袋房”或“筒子房”。口袋房内有南、西、北三面相接的“转圈炕”,呈“[”形.一般称之为“万字炕”,民间俗称为“弯子炕”.也有叫做“蔓枝炕”。“口袋房”、“万字炕”的设施布局,主要是为了扩大室内空间,满足日常生活和祭祀典礼的需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