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之恋

标签:
散文大洼湿地南大港杂谈 |
分类: 游走天下 |







大洼之恋
洛钊
百人龙舟逶迤行,
偶见野鸭栖沙洲,
疑是秦淮佳丽至,
我对湿地最初印象,来自年轻时从戎修路的记忆。就在大兴安岭腹地,额尔古纳河沿岸。但我不能肯定这是否就是湿地,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人叫它湿地,当地人的习惯叫法是塔头地。……那是原始大森林之侧一片空旷、松软的滩涂草甸子,草甸子里淤泥没膝,长着一丛丛草棵子,淤泥下是它盘根错节的根茎,直径近一米,深深扎在淤泥中。修路时需要把它连根铲除,回填好土砂石,难度可想而知。
九十年代初我为《科学中国人》组稿去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采访年轻的所长,一位德国留学归来的湿地专家,第一次听他用科普的语气介绍湿地,他说起湿地的知识侃侃而谈,妙语如珠,他说湿地是地球之肾,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造福人类上有重要作用。
我谈起年轻时当铁道兵修铁路遭遇塔头地,那一身水一身泥的年轻士兵也是神采飞扬话语不断。他说你们部队在的地方就叫大兴安岭根河湿地,是东北湿地圈重要组成部分,那里正是我们的研究课题。这样的互动采访很快就切入主题,快乐而迅捷,一个科学家的专访就此轻松完成,也让我对湿地有了些许感性认识。
一直以为,这次去大洼湿地赤脚或者穿拖鞋是最佳选择。原因很简单,湿地者,是湿的泥泞或滩地——比如像海滩、江滩、湖滩、河滩等,与干的泥地和滩地正好相反。去年我去川西和青海交界处的诺尔盖草地,寻访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也是一次湿地穿越。所以,那天去南大港大洼湿地时,包里特意备了一双拖鞋。
没想到,大洼湿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一是因缺水,大洼并非水乡泽国,满目汪洋;二是大洼湿地不在渤海边上,也没有供我赤脚撒野放纵的地方。那天,我们是坐大巴进去的,先像君子一样斯斯文文坐在雕梁画栋的旅游船上,一路上优哉游哉慢慢欣赏大洼河上的风光和两岸的景色。
但大洼湿地没有想象中的滩涂或者泥地。应该说,河流才是大洼湿地的灵魂,水才是大洼湿地的精髓。据介绍,大洼湿地约10万亩,70%的面积是河港、池塘、湖漾、沼泽,丰水季节有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之妙。想起古代整个大洼湿地应该是河流纵横交汇,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如鳞、诸岛棋布,形成了大洼湿地独特的景致。真所谓说:大洼之美在于水。
大洼人始终把环保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多年来,大洼地区没有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件,有效地保护了大洼的生态环境,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建设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惜这些年地球气候整体变暖、干旱,使得大洼湿地缺少了水的滋润和灵性。
但在大洼,一种恢宏而静美的力量,重新掠过我的眼底,让无声深处的自然风景,就这样款款行走、穿越一日千里。
北国江南,大洼深处的水乡,你的静谧和幽深比我的想象还要苍茫廖远,穿越大洼如诗如画的梦境,我该以怎样的姿势,倾听岁月隽永而缠绵的歌谣?
我们坐在船上,在纵横交叉的河道上悠游,感受着盛夏七月难得的清凉。沿途景色,一如农村乡野,美不胜收。大洼的河流,的确保护得很好,河水呈黛绿色,碧波荡漾;河面上,水草鲜润柔婉,浮萍漂浮,莲影摇曳,不时有野鸭水鸟凫泛其上,我们游船经过时,偶尔有野鸭水鸟轻轻拍打翅膀,在水面上故作姿态地低飞几下像炫耀与人,更多的,依然是悠哉游哉地在船边凫水觅食……
一路上,我们的游船缓慢地行驶着,前后是水,两边是岸。岸边芦苇丛生,岸上茅舍俨然,但看得出,不是那种“柴米”人家的茅舍,而仅仅是一种茅舍形状的建筑而已。就像一种吸引鸟类必备的道具,点缀在这充满农耕意味的湿地内。
事实上,大洼湿地也确实是目前京津冀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湿地公园。尽管,它与我期望的湿地远非一致,或者与我理解的湿地相去甚远。
我们在大洼河上一个往返后弃船上岸,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新建的客服中心和几条逶迤曲折的木制栈道。我信步走上九曲十八弯的栈道,向大洼深处走去。边走边聆听自己的足音,仿佛走进远古,看见渔猎农耕的先民在劳作和脚下堆积如山的贝壳和古生物意识鲜活起来。
可惜,一则因为游程匆匆,再则有些想象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没有看到;而像文人笔下“秋芦飞雪”这种胜景,若非大洼深秋季节,不能欣赏“庵水周四隅,蒹葭弥望,花时如雪”的美妙;至于像“烟水渔庄”的“三烟”之妙:柳烟、云烟、炊烟,如果不是气温季节光照时辰等等的巧合,游人只能望文生义,凭空想象了……
一路步行,最后来到一座远远的栈桥凉亭上,极目眺望,但见整个大洼湿地小河弯弯,芦苇茂密,波光摇曳,烟树绿意,一派美景。游大洼湿地而知华北水乡之美,而知水乡淳厚的民风、民俗遗存之丰富多彩,不虚此行也。
不知道是百顷碧波荡漾了思绪,还是十里芦花飘飞了情愫,也不知道是千年历史拨动了心弦,抑或是质朴民风感染了心境,我多想就地解读大洼湿地那无尽的诗意。
大洼湿地源于原始自然,又生于京津冀的怀抱,所以她正是我们的来处,而也将会是我们的归宿。
返程了,身后是那片平凡却孕育无限生命的沃土,身前是等待着大洼人去开启的碧海蓝天。恍惚间发现,茫茫大洼,湿地漫于各个角落,但留足了空间期待大洼人去开发去耕耘,相信大洼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