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集体按手印再请京城名记

标签:
杂谈 |
分类: 洛钊博报 |
中王庄农民让我感动
——采访驻村干部马金平始末
《农民日报》记者
当我看到按有136位农民红手印的请求信里称我为“人民记者”时,感慨万分的我面对百姓以这种古老方式表达的信任与呼声,不禁双手颤动……
2011年8月31日一早,刚从江西新余采访乡镇机构改革回到报社交稿的我,办公桌上一件来自河北的快递,拆开后令我极为震惊,那是河北行唐县中王庄村老百姓写来的一封请求信,恳求我继续前去采访扶贫干部马金平的动人事迹,信后一页按有136位村民手印的签名,虽是复印件,仍掩饰不住那鲜红火热的民心。二狗(张胜军)、老鼠、张四海、张清林......,一个个熟悉的村民不时在我眼前晃动。
那是今年5月3日,我坐火车赶到石家庄,采访一位叫马金平的扶贫干部。这个线索是退休回石家庄的资深报人赵富山先生自春节时便向我表露的,此后数月又多次建议,一直托到5月3日我才得空抽身前往探访这个让他们一直感动不已的好人——马金平,到底是个啥摸样?
赵兄把曾前往中王庄村历经10个月采访马金平事迹后,写出10多万字报告文学《好人马金平的故事》的河北作家任振贤先生叫来,向我介绍情况(迄今为止,任先生是马金平事迹最知情者,亦是中王庄村百姓最信任的任老师),傍晚又带我去马金平家里采访本人。但见简单居室里,墙上挂满了各时期老百姓送他的写有感谢语句的工艺牌匾,老任让他从床底下抱出一大包各色锦旗,还有数万元他为村里办事自掏腰包的票据……。眼前的这一切,加之憨厚、朴实、善良、真诚的主人,让我彻底相信赵富山所荐、任振贤所述,并为之深深感动。深夜从老马家里出来,我便在小区附近一家连锁旅店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四人租了辆出租车奔往200里外的行唐县中王庄村采访村民,途径县城时,县电视台副总编刘路京随行前往。
一进村,街上的人凡见到老马,无不跑上来或是拥抱、或是握手,那种嘘寒问暖的深情令我动容。此后,在村民们没有一点知晓情况下,我随意的所问所见,百姓发自内心讲述老马的感人事迹让我更加感动;同时,也越来越觉得他与我先前采访小岗村沈浩的事迹有诸多极为相似之处,马金平就是活着的沈浩!
要你的鸡蛋呢。最后一直争执到我跑进检票口,老马才无奈地拎着鸡蛋挥泪向我告别。
继日地写出近8000字的通讯《马金平:活着的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