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天,三个省直协会领导磋商如何搞好社团协会工作,为全省经济发展做贡献,左1是省经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李兆燕。
和我一个楼办公的李兆燕是河北省经济技术协作促进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一个年过6旬的老人。瘦瘦的,人很干练,说得一口字正腔圆的天津话。很偶然的机会发现他的博客叫“扎兰屯天津知青”,博客中有许多文革期间的笔记本日记影印件,再一看头像,哎呀,这不是老李吗?我忙去办公楼另一头,找到他,邀请他加入我们的“太行博风博客圈”,老李很爽快答应了。老李在新浪、搜狐、百度、QQ开了四五个博客和空间,每天上网打点这些事情,忙忙碌碌,乐此不疲。
老李从天津当知青插队去扎兰屯那会,我已在扎兰屯往北去的大兴安岭腹地当铁道兵多年,我长老李几岁,共同的经历,那里的风土人情使我们有了许多的共同语言。而且有趣的是,老李的爱人曾在当年大兴安岭会战的505指挥部工作过,那是铁道兵3、6、9师统一行动、联合作战的最高战地指挥部。
最近有两个月没见老李,加之我也经常外出,碰到一起的机会很少。直到最近才知道老李自己开着车带着老伴去了呼伦贝尔,去寻年轻时的“知青梦”了。
知青岁月是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在边远农村的那些日子里,十六七岁的他们响应伟大领袖号召,经历了青春期的的躁动、迷茫和绝望,苦难的生活让他们学会了思考。他们热爱农村或山乡的劳动,他们愿和农民打成一片。
可以想象李兆燕像所有的知青一样,跳过“忠字舞”,唱过“语录歌”。后来落实政策,时来运转,在参军、招工中有多次人生际遇,经过农民多次推荐,才回城一路磕磕绊绊走到今天。在那个政治激进的时代,知青岁月留给他们的或是悲壮或是惨痛的记忆。
当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知青大多已是花甲之人,现在他们已经陆续离开职场,甚至淡出人们的视线。他们大多数人运势平平,命运多舛,他们不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不愿回首往事,平静而安贫乐道地打发着自己的晚年时光。
而李兆燕却是一个“知青情结”浓重的人。随着最后一天自驾行程的结束,这次老李以重返呼伦贝尔为主题的东北之行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自6月22日从石家庄出发到8月8日返回石家庄,总共耗时48天行程12000公里。
老李告诉我这次行程:6月22日从石家庄启程,途径北京、承德、赤峰、通辽、突泉,阿尔山和柴河景区、扎兰屯、于6月25日到达牙克石(附近的乌奴尔,那是我新兵训练的地方)。
在呼伦贝尔停留期间,老李先后到达了满洲里、海拉尔、扎兰屯、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自治旗、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那是我们铁道兵第3师13团的营地)、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等9个旗市。到达了黑龙江漠河北极村(那是铁道兵60年代修建的嫩林铁路终点)这一条线路也是当年铁道兵战斗过的地方。
海拉尔-额尔古纳-室韦俄罗斯民族村—中俄边境界河-根河。他住在了根河。浏览陈巴尔虎旗海拉尔至额尔古纳段原始草原风光、额尔古纳亚洲最大湿地、白桦林、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室韦俄罗斯民族村中俄边境界河,参观了我十分熟悉的根河鄂伦春族使鹿部落。
返程是8月6日从牙克石启程,途径阿荣旗、甘南、齐齐哈尔、大庆、长春、沈阳,为躲过“梅花”台风影响,8月8日改道从彰武、新民、朝阳、平泉、承德、北京到达石家庄。当天连续驾驶15个小时,行程1200公里 。
在48天旅途期间,老李带着笔记本先后完成《重返呼伦贝尔》行程日记37集。登载在自己的“扎兰屯天津知青”博客上。http://blog.sina.com.cn/zlttjzq
老李不简单,老知青重走知青路,48天风雨兼程,这一路风尘,一路艰辛,一路圆梦,你真的让我感动!

老李博客中的行车路线图,穿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5省区。

李兆燕在我的办公室交流协会工作经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