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沐浴着七千年的燕赵古风,她踩着大步向我们走来。
她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她有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珍贵记忆;她浓缩着华夏文明的遗传基因。
钟灵毓秀,往事越万年。女娲补天,抟土造人称始祖。磁山粟米,武安冶铁,紫山发祥地,就是邯郸……
从女娲补天,战国争雄,到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这块土地上无数的远古故事,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和古迹遗址,都诉说着她的辉煌和沧桑。
让人震撼的是,7000年前邯郸人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一是粟的发现,二是家鸡骨的发现,三是出土的炭化核桃,将中国产核桃的记载上推了5000多年,足见邯郸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还有那1500多条成语造就“中国成语之都”的壮举:一座名城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是产生成语典故的肥土沃野。
所以今天,当你漫步于邯郸城中,不管和谁交谈,她都会随口给你引经据典说出几个成语典故。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杰地灵,山川形胜。王城龙台高耸,响堂鬼斧神工。摩天岭涌长寿泉,北武当隐张三丰。磁州窑火映炉烽秋叶,漳河落日照铜雀金凤。
北宋陪都,锁钥重镇,大名誉称北京。明清式微,近代战火。刘邓大军出太行,猎猎红旗漫卷,古赵再展雄风。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几千年的历史蕴涵,邯郸的魅力在于她流淌不竭的文化之河。文化是邯郸市的灵魂和精髓。邯郸人有理由自豪,为邯郸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文化而骄傲。

胡服骑射是善于学习和改革创新的象征,展现了邯郸人斗志昂扬的姿态;邯郸学步学的是邯郸人不盲从、自信自立的精神;毛遂自荐荐的是邯郸人自告奋勇、有胆有识的风格;负荆请罪请的是邯郸人积极认错、顾全大局的高尚情操。
这里有有永年的中国太极拳之乡,峰峰的中国磁州窑之乡,出产的陶瓷可与景德镇相媲美,还有鸡泽的中国辣椒之乡。这里有赵都、邺都、大名府,孕育了建安文化、紫峰文化和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这里的的民俗更是悠久而丰富:永年吹歌,肥乡皮影戏,磁县剪纸,武安傩戏,峰峰苇子灯......真是不胜枚举。
西枕太行,居南北之要冲,兵家必争;东接齐鲁,处四省之交汇,八方辐辏。
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邯郸地处中心位置,辖区面积、人口规模、城市首位度、经济总量均居前列。铁路交叉、公路交汇、机场通航,具有“东出西联、贯通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邯郸是四省交界区域唯一被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河北省南部地区中心城市”。基于这样的独特优势,邯郸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把邯郸打造成晋冀鲁豫“区域中心”的战略规划!
古都新韵,美哉邯郸。滏流东渐通大海,紫气西来播祥云。新区兀起,楼宇巍峨。百姓安居,万民乐业。邯钢经验举国学,新兴铸管全球赞。铁路公路航空,五横五纵;装备物流煤化,创新无穷。
他们的意识是明确而超前的,把邯郸建设成为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就是以邯郸市主城区为中心,以市域内县(市、区)为主体,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较强影响力、辐射带动力的组团式的城市群。
把邯郸建设成区域经济首位度最高,城市竞争力、要素聚集力、辐射带动力最强,文明富裕生态宜居的中心城市。根据这个战略目标,到2020年,邯郸的综合实力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也将越来越富足、安逸。
根据规划,从2016年到现在,邯郸全市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在中原经济区保持最高的经济首位度。
其中,到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到7:48:45,两大(钢铁、商贸物流)战略支撑产业年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三大(煤化工、电力、信息及信息服务产业)主导产业年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到今年,城市规划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控制面积900平方公里,主城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达到200万人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30万人,其中服务业人员占65%左右;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

古城邯郸复兴,毛公曾久寄厚望。老区腾飞,小平也曾细绘蓝图。科学和谐发展,帆悬风正。区域中心定位,高瞻远瞩。人民城市人民建,一草一木总关情。
城市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辐射力。按照战略目标,随着邯郸经济的发展,全市经济外向度也将与日俱增,形成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现代市场服务网络体系,周边城市的经济技术联系进一步加密,最终将把邯郸打造成晋冀鲁豫的“区域中心”。
承古赵之品格,海纳百川,厚德载物,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英雄的邯郸人民,改革开放,自强不息,必将挥洒书写新的华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