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洛钊
洛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802
  • 关注人气:53,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鸡之王杨华耀作品集》出版

(2008-01-19 09:47:50)
标签:

文化

分类: 洛钊博报

《画鸡之王杨华耀作品集》出版

上海画家杨华耀的画集近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序言由本书主编朱远征先生和我分别撰写,好友朱吉荣从浙江寄来样书,仅向画家杨华耀表示祝贺!下面是我写的序言: 

杨华耀:守卫传统的“画鸡之王”

杨华耀,自号石邑叟,漂石山人,醉书翁,吉祥客,佛弟子。书画双栖,尤精书道。国家一级美术师.其画风旷达豪放,用笔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花鸟山水皆能,尤擅画鸡。其书法融汇造化,贯通古今,真草隶篆信手拈来字得其善,线条质感律动,明快酣畅,笔力雄健,气度恢弘。其小楷更是峻拔明丽,灵巧飞动,形成自家风貌。《画鸡之王杨华耀作品集》出版

家学渊源,大器天成

杨华耀,1948年10月生,安徽定远人,他少时酷爱书画,主攻书法,数十年临习古代书法真草隶篆近百种碑帖。兼攻国画(山水花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百老书画院副院长,上海海天书画院顾问,上海香山书画社画师。

杨华耀擅长画鸡,所作雄鸡彪焊雄强,风骨遒劲,神韵超然,独领风骚。被书画界誉为“鸡王”诚如本书主编朱远征先生所言“华耀先生始终铭记齐白石大师画鸡十年得形似,二十年得神似的教导,并深于自己的画画实践之中,为了这种追求,华耀手摹先贤,神交古人,又诵习诗文,博闻强记,旷日持久,坚持不懈”。

杨华耀书法气势磅礴,风格沉雄豪放又不失细腻,在中国书坛也是一员骁将。其书画作品在国内外收藏界日趋看好。2005年应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之约,花两个月创作了长30米高0.55米的长卷《百吉图》。这一宏篇巨制以春夏秋冬四季花木为背景,画出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大小不同的100只鸡.寓意复旦大学风雨沧桑百年华诞及恢弘的前景。

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入选、入展并获奖。在前年杨浦政协沪江书画院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画展上,他的书法“和为贵”受到众多书法爱好者的高度评价。去年品位卓然的西冷印社出版社还出版了他的一套《鸡年大吉》挂历。

如同郑板桥爱竹、齐白石喜虾、吴作人精牛、李苦禅画苍鹰,杨华耀也与鸡结下了不解之缘。有行家评论杨华耀先生画的鸡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意到笔不到”,而这“不似”与“不到”,恰恰是在“似”与“到”的前提下,删繁就简或夸张变形,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杨华耀的部分作品被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及港澳等地收藏,并且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也有着尚佳的表现。瀚海、华辰等拍卖公司均有杨华耀作品上拍,受广大藏家的争相追捧并成交。藏家认为看杨先生的作品,真可谓十年磨一剑,一览众山小,确有大家风范。 《画鸡之王杨华耀作品集》出版

               坚守传统,锐意创新

十多年前杨华耀离开安徽家乡来上海谋求发展。当时国内画坛一片混乱:评论家的误导,市场经济的驱使,画家们很浮躁,反传统成为一种时尚。而杨先生却避开这种“数典忘祖”喧嚣的环境,在画室里花了十年时间,静下心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期间走访了众多定居沪上的前辈老艺术家,曾多次举办画展、书展,在沪上主流社会引起轰动。有的艺术家感叹地说:“杨华耀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高度赞扬他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杨华耀认为,“四王”是中国山水画笔墨及构图的总结,是学习山水画的必修课;八大山人是中国的米开朗基罗,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花大力气研究他们;八大山人是人,徐文长却是神,要先学八大的沉稳,后学徐渭的狂放……

杨华耀主张少作工笔人物画,多作山水,花鸟的写意。山水渊源于石涛,花鸟则依稀于苦禅,而又皆有自己的风貌。其山水取苦瓜和尚纵放淋漓。而增益其凌空渺远,奔放劲爽,点染清润,无时人郁闷之气,尤绝叠床架屋之姿,以气息灵动胜;其花鸟学苦禅先生之温润苍朴,而变之以灵秀淡宕,放笔直取,元气淋漓,不事雕琢,气韵藏于笔墨。面对国内画界的时尚画风,他虽偶或口称:“我的画太老了”,但手笔并不改弦,观念也未更张,仍然是沉潜在传统之中,一意孤行,不趋时好。

看杨华耀的画,带给人的是心与心的交流震撼及感悟。他的花鸟追求的是境界和神态。杨华耀书画双栖,尤精书道,其书法线条质感律动,明快酣畅。他的画正得力于这绝妙的线条艺术。他以书入画,妙笔纵横,气度恢宏,自成一格。他笔下的花鸟木石,山山水水都见风骨;杨华耀尤擅画鸡,他对鸡的眼、嘴进行艺术的夸张处理,他所画的雄鸡强调冠、尾、爪,剽悍雄强,风骨遒劲,像鹰一样有力度,展现出一种王者风范与气度,因之被书画界誉为“鸡王”。

鸡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在古代属于六畜之一,雄鸡司晨报晓、雌鸡生蛋孵雏,因此长久以来,鸡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同时鸡也是一种与人类十分亲近的动物。但也正因为如此,杨华耀认为画鸡就与画其它的野生动物有所不同。在作品中除了要抓住它们在形体、姿态等方面的特点以外,还应突出表现它们作为家禽与人类息息相通的一面,给人一种亲切感,表达一种和谐之美。因此,杨华耀笔下的鸡,不仅有具备文、武、勇、仁、信五德精神以及朝气蓬勃、不顾危险、勇于承担的雄鸡,也有护子心切、充满母爱之情的雌鸡,更有那一群群憨态可掬、神情稚嫩、颇为可爱的雏鸡,真是美满幸福的一家子。

他的画有地道的中国气质、传统意蕴、文人格调。画作着笔、润色烂漫淋漓,不矜细节而大处着眼,不见来路,有一种脱俗风度,似是为人。很多人喜欢他的画,因为他有与众不同的笔触,表现了璀璨的东方传统。

杨华耀的心灵及思想从未停止过在艺术上的探索。歌德曾说“人为烦恼而沉默时,神便赐予他表达的力量。”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体验是建立在一种品格、情操基础上的,是一种生活经历的感触和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体现。杨华耀借手中的画笔表现了他坎坷经历后处世不惊的宁静的内心世界,使他的画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越发如一块美玉散发出静谧的光芒。

一次杨华耀到余姚采风,把他赫赫有名的鸡与“甲天下”的余姚杨梅结合在一起,画了《余姚珍宝甲天下》等二十多幅余姚风情画。为了画好余姚杨梅,他除了翻阅余姚的宣传资料、图片,还上杨梅山写生,体验生活。他笔下的杨梅画,疏密有致、虚实相宜、构图精美,既有国画的笔墨韵味,又有着油画般的生动质感。“熟能生巧,巧能生奇,奇能生怪”,久而久之杨华耀悟出了艺术的真谛:师古不泥古,入古而出新。他画的鸡,皆以大笔挥就,红冠金爪,鸡尾高竖,而且常以泼墨书法尽显公鸡羽翼的苍劲,虽寥寥几笔,但神韵毕至,阳刚之气跃然纸上。《画鸡之王杨华耀作品集》出版

艺坛华耀  炉火纯青

杨华耀有许多别号,一如古代文人雅士。不过,从本质上说,他更像一个守护神,一个守护着中国传统的艺术家。他在创作中发现和守望,在写写画画中承当和栖居,这或许是他的一个永恒宿命。在创作中,他选择了自我寻觅,在寻觅中守望,生命如是得以承受和销磨,或许于此,我们才可一窥他的拳拳之心。

作为真诚而朴实的书画家。杨华耀的书法与画,都是其情感和心灵的独白,杨华耀少时酷爱书画,书法诸体兼善,尤为榜书、隶书、小楷、行草见长。国画擅长花鸟山水。书画风格豪迈朴厚,沉雄飘逸,以线条的质感与律动感见美。其楷书清秀瘦硬,飘逸舒展,点画劲挺,和谐呼应,笔法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给人以庄重雄厚而又潇洒自如的感觉。而隶书则大度洒脱,浑厚壮伟,笔致婉畅遒劲,挺拔而奔放。《画鸡之王杨华耀作品集》出版

杨华耀之喜好传统,决不是表面化的。他的骨子里浸透的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他不仅绘画植根传统,才能全面,山水、人物、花鸟兼能,而且写意、工笔、水墨、重彩并擅。他在《十锦图》、《雄风》、《新岁大吉》所作之雄鸡,个个红冠高翘、羽毛如锦、昂首挺胸,两足粗壮有力,圆圆的眼睛炯炯有神,煞是漂亮。而那一副威武雄壮、傲视群雄的姿态,大有一唱天下白、一叫万户开的气势,也更加展现了男子汉所应具有的那种英雄气概和精神风貌。因此,从他的画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形象,从而获得了更多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杨华耀说,通过描绘雄鸡,自己的心态也年轻了许多,而雄鸡身上那种无所畏惧、敢于拼搏的斗志也正是我们每一个在生活中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所应具有的。画品如人品,这几年来,他画得最多的是气宇轩昂的公鸡,以此劝人奋进。若逢募捐义卖,他总是随叫随到,从不摆架子。

杨华耀的画更有一种掩藏不住的大气。他善画花鸟,兼之山水人物。其花鸟取法八大、虚谷,后又受吴昌硕影响,以篆隶书法入画,构图新颖别致,落笔果断,线条古朴酣畅,质感强烈,墨韵生动。他认为,一幅好画应该像一支动听的歌,有优美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更给其以生命的活力。在他看来,要画出有分量、有创意的作品,一定要经过千锤百炼的过程。岁月更迭,他日复一日地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从大师的杰作和西方艺术中汲取养分,同时千万次地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倾注于笔端。《画鸡之王杨华耀作品集》出版

现在是一个尊崇艺术大师的时代。当然,我们不认为杨华耀现在就是艺术大师,但我们看他的线条,像八大而非八大,像石涛而非石涛,有着一种前无古人的韵味,也就是说,他已具备当艺术大师的资质;看他的画面,已有一种脱俗、清逸、富有诗意、令人神往的境界;再看他的综合性修养,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能;他的年龄,正当年富力强;他的为人,有着北方汉子的豪爽侠气。他尚法度而不迂腐,具才情而不狂傲,备天份而不失刻苦,这些都是成就艺术大师的先决条件。

这是一个呼唤大师的时代,也是一个成就大师的时代,我们似乎已体悟到了其中孕育的萌动。杨华耀在这片生育他的故土上,我们期待着他绘画艺术的又一个高峰的到来。在绘画史上继续谱写出更加优美、动人的篇章!

                   写于2007年9月北京温榆河畔农家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