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画家、政治家与人权斗士,被认为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而在他众多诗歌作品中,评价最高的是《静观集》与多卷的《历代传奇》,被认为是法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雨果青年时期的政治态度相当保守,后来逐渐转向左倾,并成为共和主义的热情支持者,他的作品涉及到了当时大多数的政治社会问题,也反映了当时的艺术潮流。
雨果于1885年5月在巴黎病逝,国会为他举行了隆重国葬,遗体安放在先贤祠。那几天,为他通宵守灵和前往送葬的人数达200万之多,达到了当时的世界之最。谈起这些往事,法国人不无得意:“只有法兰西人会把最高礼遇给予文豪而不是国家元勋。”这让我想起雨果的《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1860年巴特雷是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一名法军上尉,并且参与了劫掠圆明园。在他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认为干得“体面而漂亮”。回国后,他写信给雨果,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赞美褒奖之辞,没想到,从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却是愤怒的抗议和痛斥。
雨果虽从未到过中国,却对圆明园十分了解。他在给巴特雷的回信中,认为圆明园是“世界奇迹”,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它“绝无仅有、举世无双”,“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有着“仙境般的建筑”。他着力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梦幻奇景--它的质地、构建、色彩、园林。并强调了它是“为世界人民”而建,是历史的结晶,“属于全人类”。令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赞美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然而“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当初在巴黛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且有过之无不及。”
“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背,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他指出这是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直接谴责法兰西和英格兰两国政府是强盗。“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雨果以一个伟大的心灵痛斥了英法统治者的强盗行径。
在信中,作者高度赞美了圆明园是世界艺术的奇迹,并以优美、生动的文字再现了圆明圆的美景,以辛辣的笔墨痛斥了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毁坏圆明园的罪行,体现出一个正义的文学艺术大师那高尚的胸怀和凛然的气质。
信中以欲擒先纵之法摆出了巴特雷上尉来信的目的和观点。然后为我们展现出了圆明园的美丽图景。作者先不直接回答巴特雷提出的问题,而是将笔锋一转,在对比中,在描写中,在夹叙夹议中,赞美了圆明园的壮观和美丽,蕴含着诗一样的韵味。接着以辛辣的笔墨痛斥了英法强盗的罪恶行径。以形象的描述和辛辣的嘲讽将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暴露无余;同时又寓情于理,直抒胸臆,痛斥强盗对于文明的摧残、掠夺和毁灭。
作者用如画的笔墨展现出圆明园的独特景观,说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作者着力描绘出了圆明圆的梦幻奇景:“你可以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先用“仙境般的建筑”概括,而后对它的质地、构建、色彩、园林一一作了细致描绘。由此唤起了读者对圆明园的建造艺术的美的期待,对美所产生的震撼力的感受。
在痛斥英法联军的侵略和强盗行径时笔触更为淋漓酣畅。这主要表现在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行径进行了致命的驳斥。无论是开篇的欲擒故纵,还是义正严词、直截了当的批判,乃至大量反语的运用,都酣畅淋漓,痛快之极。
本文在痛斥和揭露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时运用了大量的反语。如“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等等。
这些都说的是反话,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正是与字面的意思相反。“胜利者”,是侵略者,道义上的失败者;“功绩”是劣迹;“文明人”是“野蛮人”;“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是“野蛮人”对“文明人”的所作所为”;“战利品”是“掠夺品”;“赞美”是“痛斥”……其中在运用反语的同时还使用了漫画的笔法,活画出侵略者的丑恶嘴脸,如“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
让我们永远记住雨果,他不仅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而且是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的朋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