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再清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有四大优势

(2010-07-21 14:37:16)
标签:

奥运

国际奥委会主席

奥林匹克运动

于再清

巴黎

杂谈

分类: 时政杂谈

今年已经六十八岁的国际奥委会(IOC)主席罗格近日对媒体透露,他已经开始筹划2013年卸任之后的退休人生……罗格不再连任,也意味着201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产生的不仅是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还有历史上第9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罗格于1942年5月2日出生在比利时,到2013年时他将是71岁高龄,很有可能从主席的位子上退下来。假如真的退了,那么他的接班人会是谁?会是中国人于再清吗?

我觉得于再清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有四大优势:

一、国际奥委会已经走过一百多年历史,所选出的八个主席全都由欧美人担任,该是由亚洲人分享权力的时候了。

二、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体育实力、体育成就也水涨船高举世瞩目,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金牌总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

三、在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中,于再清名列第一副主席,占据着有利地位,与其有竞争实力的都是欧洲人。

四、于再清精通英语和日语,这是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所具备条件。

于再清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有四大优势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国际奥委会主席须在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委员中产生,主席任期为8年,可连选连任,连任每届任期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之初,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提出主席轮流制,即国际奥委会主席由奥运会举办国的委员担任,4年一轮换,以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性。由于首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在希腊雅典举办,因此希腊人维凯拉斯担任第一任主席。雅典奥运会结束后,下一届奥运会将于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于是顾拜旦接任为第二任主席。第3届奥运会定于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因此巴黎奥运会后,顾拜旦准备将主席一职交给国际奥委会的美国委员、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斯隆。但是斯隆认为,频繁更换领导人对新生不久的国际奥委会十分不利,坚持要顾拜旦留任。

历史证明斯隆的意见是正确的。顾拜旦在其长达29年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内殚精竭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存、发展与创新作出一系列重大贡献。顾拜旦之后,先后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共有6人。

除了前两任主席之外,其余6任主席均由国际奥委会选举产生,最近的4任主席均无一例外地担任过国际奥委会执委,第5、6、7任主席在当选前均担任副主席。按照这样的传统与趋势,第9任主席人选可以基本确定将离不开目前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的15人名单以内,而4名副主席转正的机会又比其余的执委要大。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由15人组成,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4人,委员10人。现任4名副主席中包括中国的于再清、意大利的马里奥·佩斯坎特、新加坡的黄思绵以及德国的托马斯·巴赫。10名委员包括杰哈德·海博格(挪威)、丹尼斯·奥斯沃德(瑞士)、芮妮·费塞尔(瑞士)、马里奥·瓦兹奎斯·纳尼亚(墨西哥)、弗兰克·弗雷德里克斯(纳米比亚)、纳瓦尔·艾尔·穆塔瓦科尔(摩洛哥)、理查德·L·卡里昂(波多黎各)、克雷格·里迪(英国)、约翰·D·科茨(澳大利亚)以及萨姆·拉姆萨米(南非)。于再清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有四大优势

 

国际奥委会已故7任主席

维凯拉斯(1835-1908.7.20)

于1894年到1896年担任国际奥委会首任主席。1894年6月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被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对制订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章程和使1896年雅典奥运会顺利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届奥运会后辞去主席职务。

顾拜旦(1863.1.1-1937.9.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史学家。1883年首次提出定期举行世界性比赛的主张,1889年建议恢复奥运会。1894年,巴黎国际体育会议召开,他被选为该会秘书长。1896年到1925年顾拜旦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25年后任终身名誉主席。

巴耶·拉图尔

(1876.3.1-1942.1.6)

于1925年到1942年担任国际奥委会第3任主席。

埃德斯特隆(1870.11.21-1964.3.18)

于1946年至1952年担任国际奥委会第4任主席。1952年离任后任名誉主席。对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布伦戴奇(1887.9.28-1975.5.7)

于1952年到1972年担任国际奥委会第5任主席,美国体育活动家,1972年任名誉主席。

基拉宁 (1914.7.30-1999.4.25)

于1972年到1980年担任国际奥委会第6任主席,爱尔兰记者、体育活动家。离任后任名誉主席。

萨马兰奇 (1920.7.17-2010.4.21)

 

 

   中新网7月26日电 日前有国内媒体曝出消息称,中国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有望接替罗格,成为下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此事一经报道便引发公众的巨大反响,不过今天《日本新华侨报》以《中国媒体让于再清“被主席”是自作多情?》为题,评点了此事。全文如下(有删节):

  这个炎热夏季中国体坛不甘寂寞,连放卫星,继中国足协放言“申办2026年世界杯”,且承诺办“无与伦比的世界杯”后,又爆出“于再清或将继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新闻,好事成双,搅得整个体坛一时热闹光亮,多少弥补了无缘南非世界杯的缺憾和难堪。

  与中国足协信心满满自曝准备“申办世界杯”相比,现任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IOC)副主席于再清2013年可能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新闻,则出自中国媒体的“惊人发现”,而且更具爆炸性,也因此成为近期国际体育界、新闻界的一个“一厢情愿式的案例”,引为笑料。

  这个“惊人发现”的路径及其逻辑似乎很简单。有报道说现任国际奥委会罗格近期开始筹划2013年卸任之后的退休人生,嗅觉灵敏的中国媒体“捕捉”到了这个重要信息既而深挖“罗格退了,谁来接任?”猜想那继任者按惯例在现有15名执委之中,而于再清目前是IOC名列第一的副主席。或许出于中国人改写历史的爱国情结,南方某报第一时间报出喜讯:“于再清将是罗格接班人的热门人选之一。如果他成功当选,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亚洲人。”其整版报道+醒目标题“于再清或任首位华裔IOC主席”,非常抓人眼球。

  于是乎,这条足令全球华人惊喜的独家性新闻,被各大体育网站不约而同地顶在了头条。有的网站甚至做出了更加撩动人心的标题和解读,并进行了网民调查“于再清有望接任国家奥委会主席,您的看法如何?”仿佛“于主席”上任已确有其事。有的媒体还称“于再清或成中国申办世界杯法宝”,寄予厚望。

  事实的逻辑是怎样的呢?可以再来看看——

  首先,国际奥委会主席选举有一套规范的程序,是一场复杂而漫长的竞选,除了本人竞选意愿、委员联署推荐外,还有各大洲、各国奥委会的态度,各方相互之间实力博弈、幕后交易,竞选者所在国政府暗中助战,而不是“论资排辈”那么简单明了。

  其次,IOC最近三十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几个大国的委员不再参与竞争主席,就像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不担任秘书长一样。美俄英法不竞选,中国也不会“出头”。

  再次,IOC主席一般都具有运动员的经历或相关履历,在国际体育界有较深资历、较高威望,非政府身份。于再清并非“科班”,其主要身份是中国政府副部长级高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资历和个人影响力也有明显不足。

  另外有两个潜规则,一是IOC主席一般从具有深刻体育传统的欧洲国家产生;二是还要看前任主席的意愿,上届罗格就是萨马兰奇属意并支持的。

  实际上,所谓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仅排列靠前而已,是基于各大洲利益平衡,与其在IOC的地位、权力和声望无关,更与接班顺位无关。仅仅从这个“第一副主席”,不能得出“最大热门”的结论。难怪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听到于再清“或任”的消息哑然失笑:“我并没有听说过这个传闻,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可见,于再清“或任”的可能性有多大?已经一清二楚。

  更何况,IOC主席竞争也是一场谋略与智斗,波诡云谲。罗格先生言退会不会是一种计谋,探探虚实?罗格去年10月才成功连任,还有三年多任期。媒体如此之早就为他安排“后事”,并欲以中国人“取而代之”,这让一贯对中国友好的罗格先生情以何堪?

  一些国外媒体不客气地指出,中国媒体如此一厢情愿地渲染本国热门人选,让IOC“大吃一惊”。在IOC还根本没考虑新主席竞选问题,委员们根本不知情,各方面没有任何表态的前提下,中国媒体自作聪明的“突然袭击”,并自作多情的臆测,确实显得有点儿唐突和幼稚。这是对国际奥委会的不尊重,也是对罗格本人的不尊重。

  于再清“或任”八字还没有一撇,纯属“被主席”了一回。有媒体揶揄罗格对退休生活憧憬“搅得中国体坛又‘蝴蝶效应’了一把。”认为一些媒体挖空心思、费力巴力地算计中国人将“接过罗格的枪”,是“非常爱国主义”的炒作。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目前中国一些媒体的职业操守问题,或一厢情愿的意淫,或失去判断力的跟风,或添油加醋的“合理想象”,或“标题党”的思维语言,暴露的是一种浮躁心态和浮夸作风。正如有的评论指出那样:“眺望着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那把椅子,惦记着世界杯的光彩,仿佛最近中国体育圈儿里净是不成拉倒不遭人笑话,成了就得载入史册的大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