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台长杨伟光点评众弟子

(2009-05-31 19:45:35)
标签:

崔永元

白岩松

水均益

朱军

王小丫

董倩

央视

杂谈

分类: 民主之路

   现在活跃在中央电视台各个著名栏目的名播音员、名主持人,挑大梁的基本上都是老台长杨伟光的弟子,他们之中有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徐俐、朱军、王小丫、董倩、王志、倪萍,以及时间(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著名制片人)、李挺(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子扬(第一位由招标产生的春晚导演)。

 

    5月16日上午,担任中央电视台台长10年的赵化勇卸任,做为其前任的杨伟光不愿评判央视如今的纷纷扰扰是是非非,但他对那些当年他用特聘办法招来的弟子则如数家珍,他在接受《人物周刊》专访时候说,中央台这种单位,在当时用人编制是一个大问题。中央台第一批职工大部分是转业兵、高中生。1993年开始改革,《东方时空》这样的节目,他们中的许多人做不了,我们就得招人。没有编制我们就采取“台聘”的方式,就用他们创收的钱给他们发工资。像《东方时空》,正式职工只有7个,干活的有100多个,这些人的工资、待遇怎么定?台里职能部门说把他们的工资定成280元。什么概念?清洁工的工资。还有,台里医疗部门说这批人没有公费医疗;人事部门说不能评职称、评先进、提干。我说,这些人是台里聘用的,我们可以改革、试点。后来决定,把栏目的广告费给他们用,他们自己挣的钱,可以先用上嘛。实行了这个制度之后,全国各地的人才都汇集到中央台。

  比如白岩松原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水均益原来是新华社的,都是“台聘”来的。水均益成名以后,新华社有的同志就说,水均益原来在我们这里算什么啊,怎么一下成名了呢?因为新华社老人太多了,他很难冒出来。敬一丹、肖晓琳、朱军、王小丫、董倩、王志,都是这样进来的。有不少人还直接找到我,推门进来就要求到中央台工作。

  比如敬一丹原来是黑龙江电台播音员,到北京读研究生,在《新闻联播》实习。我审片子时她就认识我了。实习结束,她突然跑到我的办公室,说我实习完了,是不是可以留在这里?我看她形象不错,业务也好,就留下了。

  还有原来长沙市电视台的肖晓琳。她到中国社科院读研究生,在《新闻联播》实习时就很爱提建议,老给我写建议信。《新闻联播》的编辑还批评她,说别老给台长添麻烦。她也是临走来找我,想留下来,我就让她留下来了。她还嫌不够,又给我介绍了一个,就是后来国际频道《中国新闻》的当家播音员徐俐。

  崔永元原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但是我在电台时并不认识他。当年选拔这一批新主持的时候,真的是沙里淘金,不知道过了多少人才能被留下来。来了以后,我都只是在荧屏上看见他们,他们很少来找我;经常找我的人,没有本事,我也不会重用。我听说小崔后来得了忧郁症,实际上是因为他经常想问题。大家看到他在现场很幽默,那是因为他平时总在思考、积累这些东西。如果他不那么敬业,不爱思考,他的工作岗位很好啊,就悠闲地做嘛,也不至于得忧郁症。

  据说白岩松原来在《中国广播报》的时候吊儿郎当的,但到我们这里来以后非常敬业。这个反差有意思,从我来说,就是要为这些有才华的人搭建一个能够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那时候我们真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你只要有本事,我就给你提供一个平台,做得好就留下,做不好就离开。

 

  现在仍活跃在央视荧屏上的一大批名播音员、名主持人,以及幕后的众多制片人、导演,都是在杨伟光时代“出道”的。若不是当年杨伟光“发明”了全新的用人制度,打破事业单位的“编制”壁垒,他们也许就不能迈进央视大门,或者得不到重用。

     3月23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2008年中国电视主持人公众形象调查评比中名列第一,杨伟光为他颁奖,白岩松说:“我和在座的很多主持人都是杨台的作品。我很高兴由杨台来给我颁奖。谢谢您。”

  现在他退休“管”不了这些人了,不过所有见到他的人仍尊称他为“杨台”。杨伟光很喜欢这个称呼。他说,在担任过的一系列职务中,他对中央电视台台长感情最深,“杨台”二字,是他一生最为荣耀的概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