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来(1039)之北京地名“白塔庵村”……

(2017-04-19 17:04:12)
标签:

有庵因塔而名

铜制华盖和宝瓶

中国画研究院重建

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渊源

分类: 北京地名

    http://s2/bmiddle/001CX9Mnzy7aqpiQhjjd1&690

            http://s9/bmiddle/001CX9Mnzy7aqpj67Coc8&690

           http://s15/bmiddle/001CX9Mnzy7aqpjm8kmee&690

海淀区白塔庵村位于北三环与北四环中的知春路与中关村东路交汇处附近,村名因有白塔庵而得名,1910年时村内35120人。自然村及其白塔庵已消失。现多路公交在此设白塔庵车站。

白塔庵上世纪六十年代原苏联援建232厂时,施工单位在这一带建职工宿舍;1980年当时的大钟寺大队在这里建起4栋两层住宅楼。后几经拆迁开发,住户聚集,形成居民社区。白塔庵社区在北三环西路联想桥北中关村东路与双榆树北路丁字交汇点西南侧,北去不远处是白塔庵公交车站。

古迹白塔庵塔在西三环北路紫竹桥东南侧中国国家画院(原中国画研究院)院内。

《海淀区地名志》对于该古塔有如下介绍文字:“……该塔史无记载,年代不可考。本世纪(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此处有庵因塔而名。传说有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逃出南京,削发为僧,晚年来到北京,死后葬于西山,并建衣钵塔,此塔讹称建文帝衣钵塔。塔高25米,为覆钵式塔基为单层须弥座,座上为雕刻的六层仰莲,塔身四面均有佛龛(眼光门),十三天由环形石料垒筑而成。塔身为青砖所砌,塔刹部位安置着两吨重的铜制华盖和宝瓶。1983年由中国画研究院重建,并辟为院址。”

1936年时,北平市政府的寺庙登记中,有如下记录:“ 崇庆寺(比丘僧寺),坐落西直门外西郊一区界白塔庵村9号,清嘉庆十六年白塔庵住持恒钵送嘉兴寺改为崇庆寺。民国十三年重修,系私建募化重修。不动产房基地四亩半,耕地51.8亩,茔地3亩,佛殿菩萨殿住房28间,庙前土房2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所有动产收入均归嘉兴寺管理。供佛,庙内法物有木佛像6尊,泥神像15尊,另有古塔1座,小塔5座,水井2口,松柏32棵,白果树2株,槐树11株。”

    自上述登记可见此处1936年曾有白塔庵村,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年)前是佛教女信徒出家修行的白塔庵,住持恒钵报请嘉兴寺更名崇庆寺,成为比丘僧寺,一切归嘉兴寺管理。嘉兴寺,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原址坐落在西黄城根五福里南口,现为民居大杂院。嘉兴寺后院常用来浮厝灵柩,被慈禧太后立为大阿哥死后,曾暂葬于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任弼时齐白石的治丧活动曾在此举行。并寄放过高岗的灵柩。

       周肇祥《琉璃厂杂记》记有该塔及守塔之崇庆寺,庙内佛前铁磬有:万历十八年高店村华严庵比丘僧永常,可推测庙、塔或建于明中期。另一九三七年《北京地方维持会第五组报告》所记,北就内外四郊各区佛教寺庙表,有崇庆寺,地在西郊一区界白塔庵村九号,主持为崇辉,此庙已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拆除。1983年该地兴建中国画研究院,对此塔进行修葺,2006年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现此塔与院内仿古建筑相映生辉,更显塔之壮丽。

  北京现存的一共有六座白塔,这六座白塔分别是位于北海、大觉寺、潭拓寺、白塔寺、妙峰山和白塔庵。

     白塔庵塔现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