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xiqikez11
xiqikez1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81
  • 关注人气: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来(533)之北京地名“千军台村”……

(2014-12-27 08:26:59)
标签:

千人台

京西古幡会

抗日

庄户村

源缘

分类: 北京地名

                http://s13/bmiddle/001CX9Mnzy6OHEk5dXS8c&690
                http://s2/bmiddle/001CX9Mnzy6OHEl056pb1&690
                http://s13/small/001CX9Mnzy6OHElfLsM4c&690             http://s3/small/001CX9Mnzy6OHElTW7w12&690           

                http://s1/small/001CX9Mnzy6OHEnip1e50&690                  http://s8/small/001CX9Mnzy6OHEnZQVN17&690

    千军台村位于门头沟区清水涧沟西端,史称“千人台”, 后改千军台有上千年的历史。东与庄户村为邻,西邻大寒岭。千军台村早期是军队的驻地,后发展成村庄。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古幡会”的传承之地。

    千军台村古为驻军之所。该村位于大寒岭之下,大寒岭古称大汉岭(大:音代) “摘星岭”,俗称“大和岭”。传为胡汉界。京西古道的主干线“西山大路”穿村而过。村东口“紫气东来”、“西园翰墨”的大影壁墙傲然屹立,一株树干中空,却是枝繁叶茂傲然屹立在主街东端的老槐树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的风风雨雨。

    千军台早在宋朝以前就已建村。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历过太多的沧桑与战火。曾经为汉朝与北方民族的交界。五代时期,在大安山当“土黄帝”的刘仁恭,多次越“摘星岭”袭扰契丹,还曾与李克用军队发生过“木瓜涧”(今木城涧)之战。

    抗日战争时期,千军台的村民积极抗战,全村的房子先后被日本鬼子和“还乡团”烧了四次。

    沿西山大路盘山而上,早年附带瓮城的大寒岭关城,仍然孤零屹立在山口之上,虽然它已千疮百孔,但不失当年雄姿。其旁的毗卢寺,早已不见踪影。一古井,文昌阁古碑,水槽遗迹,还能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村东台下公路旁那座已被淤埋半截的古桥,是当地“十里八桥”最西头的一座,人称老桥。在清光绪十四年(1888)进行过最后一次的修缮。在西港沟,还有一座俗称“古洋水”的明代寺庙遗址。村西口曾有茶棚庙,毁于泥石流。再往西到矿工居住区附近,还有供奉战国时期名将孙膑、庞涓的师傅王禅老祖(鬼谷子)的王老庵遗址等等。

    京西古幡会是汉族民俗文化活动。在北京甚至全国也属于罕见的花会形式。每年正月十五早晨,庄户村千军台村在各自村子里挂幡,下午3点,庄户村的幡会在“起会”后来到几里外的千军台村东口,千军台村的幡会在此等待,即“接会”。作为一种汉族民间艺术,两村会头互致问候后“拔会”,随后两村幡会队伍朝千军台村西口行进。正月十六,千军台村古幡会又来到庄户村走会。千军台和庄户两村的村民男女老少齐出动,古幡会实际也成了两村一年一度的聚会联谊活动。

    京西古幡会的原名叫做“天人吉祥盛会” ,是山村古庙会的产物,以颂神、祭神为主要内容,源于明代。根据明  代典籍记载从明初到明末的二百年间,幡旗之队列,乐曲之演奏最为繁盛。一是幡、二是乐,既有旌旗招展,又有乐曲相伴,可谓声情并茂,场面庄严肃穆,情景交融,盛况空前。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古幡曾在日本侵华时期被烧毁,解放后村民集资重新制作了幡旗,在文革期间再次被毁,现今使用的幡是文革后重新复原制作的。

    古幡会从前天晚上10点开始,在会头的带领下,村里的老人们在村头老庙敲锣打鼓,上香贡牌位,举行“请神”仪式。正月十五早上7点,在鞭炮声中村民们来到老庙,将幡旗和幡布绑在竹竿上,为大旗上的关公等神灵系上盔甲,然后,村里的年轻人将挂好的大幡举到村队部,码放整齐,孩子们也忙着练习举彩旗和小幡,下午3点半,浩浩荡荡的古幡会队伍开始从庄户村出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几百人的队伍于下午4点到达千军台村村口,与该村的幡会汇合,两村会头互致问候,紧跟着,两位会头同时发出命令:“响锣!”,走会正式开始。霎时间,两面直径约一米的大铜锣敲响,旗幡突然全部擎起,鼓乐齐奏,主客队旗幡正面相对,开始按规定的顺序编排队列。队列中,有色彩缤纷的旗幡,有各种各样的花会。只见地秧歌十二角色扭闪追逗舞姿婀娜;古幡乐、笙管、笛声声悦耳;鼓镲锣、你敲我打震天响,大鼓会,八面大鼓列两阵,十二小儿翻跟头、打把式、双钹相击响八方。再看那擎幡的壮汉在严冬却个个汗流满面,肩扛、手托、牙叼,竿竿大幡在半空周旋、飞舞。两面大锣开道,二武士各持一付铜锤铁锏紧紧跟随。标帜幡、灵官旗、五虎少林会、小车会、庄户村地名幡、千军台村地名幡、窑神幡、秧歌队、跑驴儿、马王幡、龙王幡、地秧歌、三圣幡、太阳幡、狮子会、中心旗、吉祥会、三官幡、号佛会、娘娘驾、天仙圣母幡、东岳大地幡、吹奏乐队、送子娘娘幡、地藏菩萨幡、古幡乐队、观音菩萨幡、太上老君幡、玉皇大帝幡、大鼓会、真武大帝幡、蓝旗两面、真武旗依次顺序行进,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气势壮观。队列中旗幡招展、秧歌扭动、古幡乐声音嘹亮,吸引了上千名群众观看。正月十六下午,千军台村古幡会还要回访庄户村。

    公交线路:乘坐311路、325路、396路、977支线苹果园西站下车,换乘坐929路[千军台]到北台下车步行约400米即到。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