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bmiddle/001CX9Mnzy6Kj52pR7c0a&690
http://s1/mw690/001CX9Mnzy6Kj531auYf0&690
http://s12/small/001CX9Mnzy6Kj545xnZ8b&690
http://s12/bmiddle/001CX9Mnzy6Kj54kCHpdb&690
小武基桥位于东四环南路,是东西横跨的立交桥,桥呈马蹄形,桥名源于桥东的“小武基村。
小武基村位于朝阳区西南部。东起六座屯,西对满井,北邻南大山子,南抵万家村。一条小河穿村而过,缓缓东流,这便是古老的“萧太后河”。沿河再向东南行约一公里,河北岸的村子叫大武基,据传,此地旧时有集,农历每月初五赶集,称五集,“五集”后谐音“武基”。其东东南有大武基。故此处称“小”。
萧太后河又作“肖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明清笔记记载,“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国内的地理课本、学生用地图册上一般作“肖太后河”,
“萧太后”是指辽朝(大契丹帝国)的兴宗之母萧氏(史称萧太后),此河之所以以“萧太后”来命名,是因为当年她率军征战北宋的时候,扎营在今天的北京,曾经一度缺水,差役寻水许久,终于找到了一条河流。萧太后喝后夸赞水很甘冽,便问起水名。差役报这是条无名的河流,她就降旨以她的名号来命名。这当然只是个传说,正史中没有记载。
据相关史料显示,萧太后河是辽萧太后主持开挖而得名,始于统和六年(988年),是北京成为国都以来最早的漕运河,最初是为运送军粮所用,后成为皇家漕运的重要航道。它比元代漕运的坝河早280多年,比元明清漕运的通惠河早300多年,而今依然是北京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
小武基东南原有圆觉寺,明正统年司礼监金溶建。因坐落于此村,又长武基寺。小武基西北是满井,再西北是西燕窝。满井村过去有井,水位很高,溢满井口。西燕窝旧时是肖太后河上游西段船坞,漕船至此用铁固定停泊,称西链窝,后讹今名。
由于有了小武基桥和欢乐谷,人们对“武基”这一地名不再陌生,但如果提起“武基寺”估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2011年5月12日,一位署名“东郊老土”的网友在某论坛的“史地研究”版发出了一个帖子,题目叫做《消失的东郊最大古寺》,文中写道:“在朝阳区老君堂村北[曾]有一[座]东郊最大[的]古寺—‘武基寺’,相传此寺是肖[萧]太后用胭脂粉钱所建,此寺三面松柏环绕,肖[萧]太后运粮河在山门前缓缓流过,一行砖塔由东南往西北绵延数百米,寺内有千佛殿。碑刻很多(解放后文物部门在寺内拓过碑,‘文革’时这些碑都用来修了防空洞)。……此寺在解放初期保持完好,当时还有和尚。现仅存寺內两株古银杏树及寺后的一片松林。
小武基与满井之间有小武基路,西端是京津塘高速公路,与周庄路相通,东北端是化工路,横穿十八里店乡、南磨房乡与垡头街道办事处。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