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xiqikez11
xiqikez1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81
  • 关注人气: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来(328)之北京地名“火器营桥”……

(2014-06-01 14:57:45)
标签:

康熙

制造炮弹

操练

八旗子弟

渊源

旅游

分类: 北京地名

              http://s13/bmiddle/001CX9Mnzy6JkJRXriY5c&690

                  http://s16/mw690/001CX9Mnzy6JkJT3Zmv9f&690  

       http://s12/small/001CX9Mnzy6JkJTJE7N6b&690
  
                http://s9/mw690/001CX9Mnzy6JkJUKD5Ce8&690

     火器营桥位于西四环与北四环拐弯处,桥名源于此地的火器营。

    火器营位于海淀区蓝靛厂北,东挽清水河(今京密云引水渠),北倚万寿山,西望西山诸峰,南俯京西重镇兰靛厂。是清乾隆年火器营八旗官兵合操、演武之地。火器营专职制造炮弹、枪药和各种战斗所需的火器,平时也演习弓箭、枪炮技术,担负京师的警戒任务。

    清最早设火器营是在康熙三十年(1691)。选八旗满洲、蒙古习火器之兵,另组为营。营兵有鸟枪护军与炮甲两种,额定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鸟枪护军六人,炮甲一人,分内外二营操演,在城内的为内火器营,分枪、炮两营。在城外的为外火器营,专习鸟枪。内外二营,共有鸟枪护军五千二百多人(内有护军校、蓝翎长、队长各一百二十人,并有笔帖式十六人掌文移)炮甲八百八十人,养育兵一千六百五十人(备补充鸟枪护军),三种兵总数是七千八百多人。内外火器营分别定时训练,除操演枪、炮之外,并操演步射、骑射及各项技艺。

    火器营建于乾隆35年(1770年),有各种营房、官房1700多间,建成后命本营八旗满洲弁兵移驻,俾群聚环居,便于演习。营房西门外,辟有大教场,为八旗火器营兵合练之地。内有演武厅、抱厦、配殿、看守房、月台、门楼等高大建筑。事实证明,在以后的历史上,我们看到外火器营的设立为清统一国家,平准噶尔、定回部、扫金川,降缅甸、镇安南、屏卫关陇,巩固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定起了重要作用。

    统领火器营的为掌印总统大臣一名,总统大臣若干人(由王公、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副都统内派充)。所辖内外二营,有翼长各一人,署翼长营总各一人,营总各三人,鸟枪护军参领各四人,副鸟枪护军参领各八人,署鸟枪护军参领各十六人,分掌内外火器营训练之事。此外,由内营人员内选派协理事务翼长一人,署翼长营总一人,营总三人,鸟枪护军参领四人及额设笔帖式八人,办理章奏文移事务。

    火器营中养育了许多的英勇将士,最为出色的是乌兰泰塔齐布乌兰泰满洲索佳氏,火器营正红旗人,道光六年为鸟抢普通的护军,后平息张格尔有功而升蓝翎长,再后升护军校、副鸟抢护军参领、参领、营总翼长、死后谥“武壮”。塔齐布满洲陶佳氏,由普通护军升至蓝翎卫、三等侍卫。后作战有功,经曾国藩保奏:“塔齐布短衣草履、日督麾下士卒演鸳鸯连环阵、对放枪炮,数伏数起,临敌畏心,悉成劲旅。观其奋往耐劳、深得兵心,洵忠勇可大用”,后升副将。又因塔齐布“胆识俱壮,训练认真”赏总兵衔。塔齐布左臂刺有“精心报国”四字,每战必匹马当先,忠通绝伦,屡濒危险,常有奇缘,得免于难。同治帝曾赐三等轻车都尉,入放昭忠祠。

    火器营中修五条横街,将各旗营区相隔开。每营章京下设五个掰子,各负一档,分别负责政务、经济、户档、钱粮、营务。街道、部分老营房屋尚存,是研究清代满洲八旗历史重要实物资料。火器营是北京满族的一个聚居地。

    外火器营除八旗营房外,连通八旗之间的还有南北走向三条宽6米的大街和8条中街。这三条大街分布的也十分合理,每旗所辖的大街长度完全一样,除上述街道外,营内自南往北还有八条横胡同,每条横胡同之间再分有七条小胡同,这样,整个营房自南往北有大小街巷65条之多。外火器营的内外由环营大墙区分,大墙又称“老墙”,长四公里,由三合土垒成。营墙外有护营河,起着排水的作用,外火器营的布局不同于圆明园护军营香山脚下的健锐营,后两营地域广大、八旗营房设置极为分散,而外火器营的八旗全部设置一个高大的围墙里面,犹如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

    外火器营的西门和南门外各有教军场一座,西门颇大,为八旗会操练兵的地方,有检阅大殿,称“演武厅”。在西门与演武厅之间路北,有北房五大楹,进门则是院落,极大,有各种房屋三十间,此处为外火器营档案,负责全营军事训练,火器制造和发放俸米、俸银的办公地点。

   七七事变”后,日本兵侵占领了北平,也闯进了这座160多年的营房,他们推倒了北面的营垣,将北边的四旗地界全部划入他们征地的范围。抓我们的人去为他们做劳工,修建西郊飞机场,在日本侵略军统治的年代里,旗营里的人们背井离乡,四处逃亡,北四营的营房变成了废墟,变成了侵略的军营。饱经苍沧的火器营向世人哭诉着这段悲壮的历史

    现在外火器旧址,营区的周边界,主体街道,极少部分的老营房遗址尚存,最为显赫的是永山宅院,今为小学校。整位宅院由两部分组成,进大宅门,迎面为砖雕影壁。此时路分左右,达东西两院。进屏风门,西院有北房正厅五间,南房七间,房间建筑前廊后厦,院中宽阔。东院前半部南北各有正房,倒座五间,独西墙外有胡同一条,通宅第后院,院之北郊有房十五间,多为仆人、库房作用。整个宅院有人物园林彩绘近三十幅,其色调鲜艳,形象逼真。

    由于外火器营内生活的旗兵及家眷达万余人,加之旗人所有的俸禄(俗称铁杆庄稼)待遇,强大的购买力使不少山东、山西和附近十余村的商人、小贩云集营房南门外,使兰靛厂集市更为红火,成为西部的一个重要农产品集散地。

    85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外火器营满族文化站成立,每逢年节引得不少满、蒙、苗、锡伯、回族后裔云集。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