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324)之北京地名“定慧桥”……

标签:
善法寺云慧寺康熙李莲英渊源旅游 |
分类: 北京地名 |
定慧寺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6号(西四环定慧寺桥东南)。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为明、清两代京西名刹。初名善法寺,后改云惠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赐名定慧寺。寺呈四合院式布局。
定慧寺坐北朝南,门额及天王殿额皆康熙帝御书。明清两代多次重大修缮。寺呈四合院式布局,原寺后有小山、水桥。寺分山门殿、天王殿、钟鼓楼、前殿、东西配殿、大殿、东跨院前后殿,数十间殿房,前出月台后出厦,保留了明代建筑形式。规模宏大,明代为全盛时期,有殿宇数十间、和尚2千余人,参禅的僧侣者众,定慧寺两旁尚坐落18个庵寺,庞称"十八房",定慧寺在众佛教禅寺庙中位于显赫之突,是中国古老而著名的京西古刹。
清嘉庆年间(1813年)与道光年间,相继募修京城定慧寺殿庭,光绪十八年圈修院围,占地180余亩,再度重修定慧寺,集资修葺形成了“一寺十八房”的大丛林的宝殿宗风。。
文革后,院内离休老干部徐挺看到四处零乱堆放的石碑深感痛惜,他诚愿义务奉献,贴制了碑文,还召集十多个青年,用圆木垫在碑下滚动,花了几天时间才将四处倒放的石碑归位,随后又找来手推车和梯子,将“文革”被砸成两截的碑体和脱离的碑顶帽契合安装好,又修建了藤架,宜于辅助古树棵木的成活生长。至今寺中古树岑天,绿草丛荫,庭院整洁,保留着古色古香之气。
2002年前后,在修建定慧桥和扩建阜成路时,因定慧寺北殿阻碍阜成路东西交通大动脉全线贯通,故拆除了北殿。
当年,陵墓占地约有20多亩,由南向北延伸,墓地最北端是一座金水桥,由桥向北是整个墓地中最有气势的一座汉白玉质地的牌楼。赵广智回忆说:这个牌楼上面有匾额,写的是“钦赐李大总管之墓”,牌坊上首写的是“阆苑清风”,下首写的是“仙台飘渺”,两个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通幽向明昭垂万禩,大中至正巩固千秋。
史料中关于李莲英的死亡情况只有“病故”二字。1908年11月22日,慈禧皇太后在光绪驾崩仅仅一天之后,病死于西苑仪銮殿,在为慈禧守孝满百天后,李莲英请求告老还乡,隆裕太后随即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