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w690/58ea0843tx6DjcpTVtTb9&690
http://s9/small/58ea0843tx6Djcqm8Os08&690
出了香界寺东便门,过石桥,登上一百多个台阶就到了七处宝珠洞。宝珠洞位于平坡山顶,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寺前有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内外分镌“坚固林”和
“欢喜地”,为乾隆皇帝御笔。过牌楼前行,路旁一天然巨石,石上约略可见行书《宝珠洞诗》,落款处镌有乾隆御玺印迹。宝珠洞临崖而建大殿两层,其中"眺望轩"观音殿连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层院落。观音殿后有一石洞,宽广约四米,洞内砾石如宝珠黑白杂陈,晶莹闪烁,固此该洞以"宝珠"命名。相传康熙年间有一海岫禅师在此梵修,多次受到皇帝召见。据记他能诵经驱鬼,故又得名"鬼王菩萨"。洞内原有他的肉身贴金法像,早经毁坏,现为汉白玉石雕像。宝珠洞项上为阿弥陀佛殿。原有额曰"舍轮妙果"右边横额曰"云卧天窥",皆为乾隆御笔。七处是远眺京城美景,观赏日出的极佳处,故有“京西小泰山”之誉。
据老人们说,宝珠洞和这儿庙宇的布局与桂芳和尚有很大关系。桂芳,又称鬼王菩萨。幼年在保定白衣庵出家,为人勤勉憨厚,清朝康熙年间来到香界寺修行。康熙七次来寺,接见过他,还送过他诗。现如今,香界寺碑文中还记着他的事,可见香界寺重修与扩建有着桂芳和尚的功劳。
桂芳除了扩建寺院外,还大面积种树,足迹遍及山顶。闲下来的时候,就到他选中的一处砾岩前,用他练就的一手硬气功把石头辗成粉,在原先狭小的洞体上不断挖着,天长日久慢慢就成了洞。后来桂芳和尚就在洞内坐化,享年68岁。他的肉胎很多年也不腐烂。乾隆念他的救命之恩,前来吊唁。等看到桂芳死而如生、双目盯着京城时,乾隆心中有些恐惧不安,他害怕对大清江山不利,就命人在洞前建观音殿挡住了桂芳的视线,还在洞上建弥勒殿压住他的邪气;又在不远处建了一座木制牌楼,牌楼上额写着“坚固林”、“欢喜地”,意思就是限制桂芳和尚的活动范围。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