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坡故事:白坡名人权菊先
标签:
情感收藏文化杂谈健康 |
分类: 古今中外乱弹 |
她叫权菊先,吉利区白坡村人,生于1960年。
就在她不到1岁时,生母突然病逝。后送本街坊,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妇抱养。
但权菊先又是幸运的,因为养父母,爷爷奶奶,姑姑叔叔,一大家人对她都特别好。权菊先是在欢乐,无忧无虑中度过了她的幸福童少年。
哪曾想,就在16岁那年,爱开玩笑的老天爷,竟然又一次选中了她。
那是在1976年腊八的下午,正在上高二的权菊先,冒着雪,回家替母亲洗衣服,不幸掉进了几十米深的机井里。
权菊先整整昏迷了45天。医生告诉她,要不是她的特别善良的父母,她已经早就不在人世了。
慢慢的,她才知道,自己的命虽然保住了,但由于腰椎第一二节粉碎性骨折,压迫神经,这辈子永远都站不起来了。在医院住了半年后,被亲人用架子车拉回了家。
权菊先的家住在村后大深沟的黑窑洞里,成年见不到一个外人。每天父母去地回来,给她端吃端喝,端屎端尿。
从小到大,权菊先是一个性格特别要强的人,如今落到这步田地,她想到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只有死了,父母才能不跟自己受罪,只有死了,自己的痛苦才能彻底解脱。
就在动手的一刹那,父母老来的影子一下子跳到了她的眼前:自己死了,解脱了,爹娘将来咋办?
“不,我不能死,我没有权力去死,我要活着,将来为爹娘找一个会挑水,会拉架子车的人,无论他人怎样,只要能替我去老人跟前尽心就行!”权菊先说。
后来真如所愿,她和本村一个比她大9岁,老实,家庭贫寒的男孩结了婚。婚后丈夫听话,吃苦耐劳,后来他们又先后生了一双健康,懂事的儿女。
认识作家史铁生
一个残疾人,终究是个残疾人,心里有太多的苦无法对人言说,权菊先想找一条路,支撑自己走下去。可是路又在哪儿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突然有一天,从一本书的一篇文章受到启发,给文章的作者史铁生写了22张一封信,诉说了自己的委曲,并说出自己也想搞写作。
很快,《北京十月出版社》,作家史铁生,都给了权菊先热情洋溢的回信。从此,除了带孩子,和必须的家务,她就抓紧一切时间读书练笔。
由于腰椎骨折,权菊先在读书写字时,必须爬在床上,胸下垫个特制的大枕头。史铁生在信中再三劝她,千万不可太累,学习写作不能急于求成。并在信中,逐字逐句帮她改稿,投稿。哪儿想,史铁生这一帮竟是近30年,直到他2010年去世。
说说养牛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读书需要钱;父母年迈,没了力气,一大家人,只靠丈夫一个劳动力,种点责任田,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开资。
可是对于一个瘫痪的妻子,一个老实的丈夫,这个家又能干点什么呢?
于是,她让丈夫推着轮椅,到周围邻村去参观学习。最后根据自家条件,权菊先选择了养牛。
由于科学管理,她家从开始借钱买的6头小牛犊,到10头,20头……最后发展到近百头。
上天是公平的
由于权菊先的不断努力进取,她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曾先后2次,获得《中国残疾人》杂志,全国征文一等奖;并成为省市作协会员;当地最大肉牛养殖专业户;全国第七届《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洛阳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吉利区建区30周年十大优秀人物;《中国教育》电视台,在白坡村权菊先家,进行了3天专访,同时在《中国教育》电台播出。
结束语
采访结束时,权菊先淡然一笑说:“其实这一切都是被逼的,人活着不光是自己,因为你还有亲人,你必须要为你的亲人负责!
看着眼前坐在轮椅上,全身只有三分之一活动能力却什么都能干的的权菊先,我不知还能说点啥,心里只能是理解加佩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