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才无德会如何?

(2025-09-24 09:09:34)
分类: 因果命运
有才无德会如何?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稍有文学素养的人,恐怕都读过这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诗,并知道它是民国年间的著名才子、新月派领军人物徐Z摩的代表作。殊不知,他的情爱史比他的文学作品更加轰动于世并验证了因果不虚!
     徐Z摩出身于浙江一大富人家,留学英国,他的原配夫人张Y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持家务。婚后生育一子,精勤相夫教子。徐Z摩的父母很是疼爱自己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在经济上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婚后,徐Z摩出国留学,公婆资助张Z仪随夫陪读。
  1921年,徐Z摩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学生林H音,他一见钟情,忘记了自己已为人夫和为人之父。徐Z摩虽然很有才华,也很有钱,但是林H音鉴于他已有家室,虽和他交往频繁,并没有答应他的追求。
  徐Z摩回到家里,开始对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开的嫌弃,说张Y仪是“乡下土包子”,要离婚。张Y仪还是默默地为丈夫洗衣做饭,伺候丈夫。当时T他们两岁的儿子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看,21岁的张y仪已经又怀有身孕了,可是徐z摩狠心地说:“你去打胎。”张说:“打胎很危险啊,有人会因打胎而死掉的。”徐z摩冷漠地说:“坐火车出事故还会死人的,难道你就不坐火车了?”
  更有甚者,几天之后,徐志摩不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了,怀着身孕的张y仪,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语言又不通,她痛苦地想自杀,但是想起了《孝经》上的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于是打断了自杀的念头。
  她重新思考人生,在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后,向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求助。兄弟们都向张y仪伸出了援助之手,劝她千万不要打胎,生出孩子,兄弟们来收养。得到手足的帮助鼓励,张y仪在德国生了第二个儿子。
     此时徐Z摩又来逼她离婚。他们在一个朋友家里见面,张Y仪说:“你要离婚,等禀告父母批准才办。”徐Z摩狠硬地说:“不行!我没时间等!你一定要现在签字!” 张Y仪见他如此绝情,连第二个刚出生的儿子也毫不理会,知道无法挽回,被迫签字离婚,一个美好的家庭就这样破裂了,这是1922年。
     徐Z摩离婚后,心花怒放,马上去找林H音。可是林H音为了躲避她的追求,毅然悄然回国了,不久与他人正式结婚。徐Z摩的追求变成了泡沫。时值芳年的林H音为什么没有嫁给才华横溢的徐Z摩呢?因为林H音凭直觉,觉得这个诗人的热情不足以信赖!
  徐Z摩留学回到北京后,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X曼,是一个漂亮的才女,爱好艺术,擅长诗书琴画。不久王赓调往哈尔滨工作,陆X曼留恋北京,没有与丈夫同去。在这段时间里,徐Z摩与陆X曼接触的机会更多了,徐Z摩开始追求陆X曼了。
  当时北京的知识界,对这两位才子才女原本是有很多赞誉的,但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交往已超越了礼度的范围,徐Z摩是在迷恋一个有丈夫的女子,所以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就多了起来。本来这时悬崖勒马还来得及,但是徐Z摩色迷心窍,没有回头,最后的结局就是陆X曼离婚了,因为徐Z摩德插足,又一个家庭又破裂了。
  徐Z摩和陆X曼结婚了,这成为当时轰动京城的新闻。陆X曼的父母不高兴,徐Z摩的父母更生气,他们中止了对徐Z摩的经济供给,并且根本不见这个新媳妇。正如《弟子规》所说的:“德有伤,贻亲羞”。徐的老师梁启超在他与陆X曼结婚时,用三句话严厉地训斥他:“徐Z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Z摩和陆X曼结婚后,住在上海,断了父母的供给,徐很快感到了经济的拮据和生活的压力。而陆x曼已经习惯于生活散漫奢侈,不愿做事,家中还顾着佣人。公公婆婆坚持不见她,她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身心俱病。而徐Z摩东奔西跑去兼课赚钱,来往于上海北京之间。徐Z摩在北京大学上课,希望陆X曼从上海搬到北京来。可是陆X曼迷恋在上海打牌、跳舞、看戏的放浪生活,不愿去。徐Z摩对此非常不满,夫妻经常吵架。
     1931年11月,徐Z摩听说他过去追求过的林H音将在北京举行演讲会。他兴奋地搭上飞机想去捧场,结果飞机撞山失事,这位浪荡才子结束了35岁的生命!
  徐Z摩接受了西方教育的糟粕,他做到了“我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子”,但是他并没有幸福。他一味西化,把固有道德抛诸脑后,抛妻弃子;他没有底线,忘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古训,插足并摧毁别人的家庭;他大逆不道,更是伤透了父母的心!他虽然会写诗作文,但是,他违背了人伦道德,对父母不孝,对子女不慈,对妻子不忠,对朋友不义,并且他身为人师带坏风气,所以他的结局必定是不幸的!
  与之相反,他的原配夫人张Y仪,被丈夫遗弃以后,重新生活,在德国学成后回国,上海一家女子银行聘她做总裁,同时还自己还营了一家服装公司,均大获成功。她在百忙中还请了一位国学老师,给自己讲中国传统文化孔孟之道,每天一个小时从不间断。她有留学的新学识,又摄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不忘中华传统美德,离婚后自己抚育儿子长大成人,仍然孝敬徐家二老,作为干女儿照顾二老,为他们送终。徐Z摩罹难后,张Y仪每月还寄钱帮助陆X曼。并帮助策划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张Y仪敬老爱幼,以德报怨,感得的果报是经济富厚,事业兴隆,儿孙孝顺,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称赞,享寿89岁。 徐和张两人的人生经历生动演示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的铁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