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所谓改命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2025-08-21 20:09:43)
分类: 心得体会
所谓改命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自己运气非常差,抱怨自己的命不好,也有人哀叹自己天天行善却没有什么改变。其实,这都是没有明白命运的本质和修行的窍诀。
人命运好比一个装福报之水的桶,人从一生下来,他的这个桶的大小和里面的福报之水的量都是确定的,而只要你投生为人,你这个桶不论大小和来来福报之水的多少,生来就是有业障淤积和漏洞的。这时,也只有这时,可以说一个人的命,是“命中注定”的。如果你不修行,你这个桶里的水一定是不断地减少甚至会漏干用尽。
每个人今生的命运不同,都取决于这个生来桶的大小和桶里福报之水的多少,以及桶的漏洞的大小和垃圾的多少。也就如同生来福报银行里存款和欠债所占的不同比例。有的人生来就在富贵之家,有的人则投生贫贱边地。有的人做了很多的坏事还活得很好,有的人看似善良却苦厄不堪。这是因为他累世的善恶在今生的变现。
有的人生来桶大水多,虽然挥霍甚或作恶,那个水还没有漏完,所以你看他还是活得很好,等他继作下去,窟窿越来越大,水越来越少,等水用完了,就福尽人亡。有些人做了很多善事,情况还是很差,厄运还是不断,是因为他生来的桶就比较小,或前世业障比较重,桶里的福报之水又非常少,虽然今勤做善事往里面加水,但加的赶不上用的和漏的,桶里的水始终升不上来,甚至还在减少,因此命运就暂时看不到改变。等他不断地行善持戒,也就是持续的培福堵漏,当福报之水达到一定程度后,福报就会现前了,这是一个由量变上升到质变的过程。即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看一个人不能看表面,不能看一时,不能看一世,因果通三世。
上面的比喻中,桶是指人的心量,心量越大,桶越大。水是指人的福德或福报(生来的水是由自己前世和祖宗累积下来的)。行善积德是往桶中加水。漏洞是指人的业障和缺点,业障越重缺点越多,做坏事越多,漏洞就越大,漏出去的水越多,而断恶持戒则是堵漏。前世今生所作的坏事恶事则是桶里堆积的垃圾,桶的漏洞大垃圾多,自然就容不下多少福报之水了。
因此可以说,人生来是命中注定的,如果不修行,就会被命运牵着走,到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算命的看相的一看一个准!而命运通过不断地断恶修善则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今生的命运最终如何是掌握在自己手上,随时都在随着自己的心念和行语造作在不断的调整变动,一般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累积过程,只有大善大恶才会很快突破命运的定数,所以有两种人的命算不准,一种是大善人,一种是出家人。
很多的人都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地改命,但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只注重往桶中加水,而不注重把桶变大和堵漏清淤,加的水还不够漏的,所以,忙了半天似乎是百忙,还不如不忙的。想快速改变命运,必须堵漏+清淤+扩桶+添水四轮同时驱动,命运才会加速开挂 ,缺少一项,改运的速度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
堵漏。一方面,戒恶,戒除一切杀盗淫妄等损耗福报的行为,同时,要惜福,不可挥霍和放逸。人在世间的一切吃住用行的享受都是福报的变现,享福是消福,吃苦是了苦。
清淤。 就是忏悔去除前世今生所造的业障,这些已经存在的业障,就像垃圾,已经占据了我们这个福报之桶的容量,污染了福报之水的质量,业不重不生娑婆,别说生来善良没做过什么坏事,今生没做不等于前生没做。必须修忏悔法门,把业障清楚干净,把垃圾桶变成聚宝瓶。
扩桶。就是扩大心量。按照因果律,你所做的一切善恶都会回到自己身上。量大福大,小肚鸡肠的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人,永远不会有大福报,因为心量小,自然装不了多少福报之水。所谓得“厚德载物”,这里的“物”就是指福报、财富、地位、运势等等。同时,要发愿,把所做一切善事善愿的功德都回向给法界众生和自己历世今生的冤亲债主,这样宇宙的能量也就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每做一件善事,心里只为做还是发愿为天下众生做,效果天壤之别。
添水。就是不断行善,按照佛家道家十善十不善和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善恶标准,广行善事广结善缘,不断添加福报之水。
以上四点,堵漏、清淤是前提,扩桶、添水是积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漏洞不减小,不堵上,桶不清洗干净,结果就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比如,发一次脾气,就能摧毁千劫的功德,还何谈改命?甚至一个小小的恶念都是跑冒滴漏,“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要想恶念不形成恶业,就要学会快速地觉悟,正心才能正念,正念才能正言、正行。
总之,今生的命运如何,最终还是“命由我造,福自己求”,与别人没关系,与老天没关系,老子《道德经》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你但管耕耘不问收获就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