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修和共修

分类: 修炼窍决 |

有道是,“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大道场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效果更是大不相同。
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解决修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及知见上的疑难和困扰等问题,否则不但无法得益,相反还很可能有害。特别是修行禅定,精进勇猛的话,会有种种的禅病和魔障发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反常变化。所以,初学的人,不宜单独修行。集体修行,纵然没有明师指导,尚有其他同修的彼此照顾,互相纠正,只要知见正确,就不会发生太大问题。
从心力而言,个人的心力是极其有限的,最初修行的人,也无法造成修持道场的气氛,如果能结合多人共同修行,以同样的方式,相同的目标,共同的心态,同样的作息时间共修,就会形成修行道场的气氛,其中只要乃至一人正常修行,就会使得全体导入正轨。如果多半人处于正常状态,此种心力的共鸣、共感,会使得每个人得到全体修行者的全部力量,十个人参加,每个人都可能得到十个人的力量;一百人参加,每个人可以得到一百个人的力量。
纵然是修行已久的人,时常参与一下集体共修,也是有益的。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常有弟子一千多人,追随佛陀过僧团的生活。在中国佛教史上,不论哪一宗派,人才辈出之时,多是由于集体修行产生。例如:禅宗的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及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诸大师,其门下无不龙象辈出,而他们都是集合了四五百、上千人的大僧团,因此,将禅宗的寺院称为大海丛林。大海虽龙蛇混杂,鱼鳖居中,但是不容腐尸。修行者的根器虽有大小利钝,但如果腐败了,反常了,就会被海水淘汰。丛林之中,林木虽有大小粗细,但无不挺拔向上,否则就接受不到雨露阳光,自然也会被淘汰。因此,修行人还是应该把独修与共修有机结合起来,定期去道场共修一段时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