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执政者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君子容易打交道,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更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很难伺候,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可以对他人说的话却没有说,就会失去人心。不可以对他人说的话却要同他说了,这是言语失误。聪明的人既不会失人,也不会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乱说,这叫没有眼色。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能够做到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当仁,不让于师。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颜容,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诚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当他未得到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会没有规矩;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上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即使是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对做大事恐怕就不行了,所以君子不要去钻研那些雕虫小技。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神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