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328
- 关注人气:7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五台山奇遇
(2024-08-17 19:21:17)
十二年前的金秋10月,我和朋友七人,分驾二车,赴五台山游览,夜抵台怀镇歇宿。次日晨起,早餐后驱车上山,请了当地一职业导游做为向导。
当太难秋风飒爽,天朗气清。我们先登显通寺,再去菩萨顶、五爷庙、塔院、碧山等寺。一路皆香火兴旺,香客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到处都是市场摊贩环绕。
我看着那热闹的景象,不禁惋叹:五台乃文殊菩萨之圣山,何以遍地多讨债小鬼,亵扰圣地。不知此名山丛林,还有清凉之处可参禅吗?导游说,五台山有庙宇众多,何处不可参禅?
中午,我们回镇上吃过午饭又准备出去,忽然间,看见对面半山处有一寺院丛林。蓝天白云之下,虽无金顶辉煌,但觉祥云瑞气氤縕其间。便问导游那是寺何寺?导游望了半天,满脸懵然,竟说说不知道,以前从而没见过。于是我让司机驱车前往。山路盘桓,
到了寺前,门口一个大停车场,青石铺地,但没见一辆车辆,场中只有我们的两辆车。寺门前亦不似其他庙宇,竟无一摊贩及售香火者,真正的佛门清净地啊!
我们一行下车,空中有白鸽数十只盘旋,见人不避,且落地自由逐玩。大家就拿出所带的食物喂他们,这些白鸽很喜欢人,不时飞到大家的肩上、手上。我很惊讶,这种景象多见于国外,国内鸟兽没有见人不避的!
此寺庙门不甚壮观,也没看见寺名题匾。唯大门道口设一小桌,桌后坐一素衣老妪,似尼非尼。见我们人多,老妪乃抬手指一铜牌说:“本寺非开放场所,只可进两人。”我看铜牌上刻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我只带一个朋友进入,其他人则在门外逍遥。
进了寺门,感觉院落十分宏阔,夹路青松翠柏,竹林草地,修剪的十分工整。入门处有放生池,汉白玉为栏,有百多条锦鲤,都尺把长,嬉游池中。庙宇皆青瓦顶,四壁剥落陈旧,古色古香,不像其他新修建的寺庙,但气象庄严,环境静穆。整个寺内就我和朋友二人,没有其他香客。我很惊讶,心想,此寺环境幽美,气氛静肃,仿佛大内禁苑一般。
看看寺内各殿,皆闭门紧锁,锁具都是古式插闩铁锁,锈痕斑累。我更加惊讶,我遍游天下,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大白天殿门紧锁的寺庙。正在感叹来的不是时候欲转身离去时,忽见后苑中走出一驼背老僧,小步行来不急不缓,臂间吊挂一串钥匙,像是寺里的知客僧。我大喜,急迎上前施礼:“阿弥陀佛!师父,能不能开门让我们进个香啊?”老僧不答我,好像没有看见我一般径自前行。我们紧随其后,来到第一大殿前,老僧乃抖动锁钥打开殿门,我们跟随进殿。
殿中窗明几净,陈设法物都很朴旧,古色古香。楹柱梁壁都以黑漆为色,虽陈旧斑驳,但朴素洁净。柱上有多幅长联,有真书亦有篆文,我一一默观,词语古雅上口。其中一长联题康熙御制,令我印象深刻,但可惜词句甚长,不能默记。
最叹为观止的是,大殿正中神座上之巨型黑色紫檀文殊造像,千手千眼,法相极其庄严,为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此菩萨造像不像一般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东。
在我们上香敬拜的过程中,老僧在旁一直一言不发,默默递过已替我们点燃的三炷香。我持香顶礼,再叩首三次,俯身下拜,闭目默祷,又叩礼一百零八次。心中念诵:“敬谢菩萨赐福,令弟子得至此清凉道场!”
拜过文殊殿,老僧又领我们再进大雄宝殿及其他殿堂参拜。我们每出一殿,老僧就随后锁闭殿门,等我们全部拜过,老僧锁门转身欲去,我匆忙向其拜礼致谢,老僧仅眯目略颔首为答,始终未发一声,遂转身去入内院。
参拜后我们游步寺苑中,顿觉身清气爽,心旷神怡。令我深感奇怪的是,游遍全寺,竟未见一处题署寺名的匾额和石碑,故始终不知道这个寺的寺名。出寺后,想问门前守门的老妪,然老妪也已不见踪影。我让助理为我们大家在山门前一起合影留念。
驱车下山途中,我再问导游此是何寺,导游说,她熟知五台所有寺庙,但却从未来过此地,亦不知这个寺庙叫什么名字。同行朋友也都因未能进入寺内感觉十分遗憾。我就让司机务必牢记来此寺的道路标记,并相约明年春季一定重返此寺来还愿。
次年5月,及再次年的8月,我和友人两度再访五台,欲找那寺还愿,仍为当时司机驾车寻旧路上山,然而两度遍访群山,皆莫见其寺。而先后陪同我们游山的台怀镇和五台山旅游局领导,都没听说过此寺,他们也感到茫然困惑,说五台山现存寺院50余座,山上、山下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4、5座,从没听说有这么一个寺庙。我也在他们的导引下,一一参访上述名刹,但都不是那个寺庙!
更令人讶异的是,回去后,我让助理整理游五台的留影,所有其他游览的照片都在,唯独在那个寺庙山门前的合影不见踪影!
《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十二年过去,事过境迁,是真是梦,是实是幻,我今日竟亦茫然不能知了。惟记所忆,以证如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