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开悟的标准

分类: 圣贤教言 |
宋朝有两部大著作,一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是永明寿禅师的《宗镜录》。两者差不多同时。可惜,谈世间学问的《资治通鉴》,流传后世,研究者众。而《宗镜录》几乎被丢到字纸篓里去了,一直到清朝才被雍正提出来,几次下令,特别强调要大家研究这本书。
《宗镜录》告诉我们,什么叫作悟了,并提出十个标准,悟了的人没有不通经教的,一切佛经教理一望而知,如看小说一样,一看就懂,不须研究。
一,了了见性,如昼观色,似文殊等。
二,逢缘对镜,见色闻声,举足下足,开眼合眼,悉得明宗,与道相应。
五,于一切时一切处智照无滞,念念圆通,不见一法能为障碍,未曾一刹那中暂令间断。
六,于一切逆顺好恶境界现前之时,不为间隔,尽识得破。
七,于百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不为生死根尘之所惑乱。
八,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钦承只对,着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辩得真实。
九,闻说有佛无佛,有众生无众生,或赞或毁,或是或非,得一心不动。
十,闻差别之智,皆能明达,性相俱通,理事无滞,无有一法不鉴其原,乃至千圣出世,得不疑。
一个人到底悟了没有,前面这十点可以作判断标准。若实未得如是,切不可起过头欺诳之心,生自许知足之意,直须广披至教,博问先知,彻祖佛自性之原,到绝学无疑之地,此时方可歇学,灰息游心。或自办则禅观相应,或为他则方便开示。设不能遍参法界,广究群经,但细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诸法之要,趣道之门,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
若这十个标准没有做到,就不可自欺欺人,自以为是。有任何疑问都应到处向善知识请益,一定要到达诸佛祖师们的境界。祖师们所悟到的,你都做到了,才可以到绝学无疑之地,不须再学。妄想心都休息了,到达大彻大悟后,或走小乘的路子,再转修四禅八定,证得果位,六通具足,三身具备,神通妙用,一切具足;或走大乘路子,为他人牺牲自我的修持,出来弘法。
假设你认为三藏十二部太多看不完,但细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诸法之要,趣道之门。永明寿禅师劝你仔细参看他所编的《宗镜录》,因为一切经典的精要,他都集中在此书中。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看,文字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