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你修行的怎么样一看就知道了

分类: 圣贤教言 |
南
有人这一生功业大,钱也有,但是身体有缺陷,例如清朝的曾国藩,是中兴名儒,出将入相,那还得了!可是他一生受皮肤病所苦,身上像有鳞甲似的,一抓要出血的,所以有人说曾国藩是大蟒蛇投胎的。又我们晓得的有位第一等的贵妇人也是有皮肤病,一辈子治不好,没有办法。这就是前生持戒不清净所致。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智慧具足,福德具足,是怎么修来的?不是他六年在雪山中靠着冰雪背来的,如果这样成佛可就太简单了,你打开冰箱靠个六年不就成佛了吗?不行的啊!要修一切功德才成就相好庄严。相好庄严还是由功德来的,所以要修一切功德,学会看相就知道,世上很多人都是讨债的面孔。讨夫妻债、讨儿女债……满街都是这种不友善的面孔,很多机关单位中服务的人也是,一个欢喜的相都没有。
有人的相貌是“对面不见耳”,从正面看不到双耳,相学上说是富贵之相。现在看到这种人很少了。过去在大陆上,地广人多,我看过很多例子,许多叫花子都相貌蛮好的,脸孔长得像佛像,有的几乎两耳垂肩,如果他去拍电影一定是一流的。但他是个讨饭的,什么道理呢?耳朵大了是长寿相,但长寿不一定好。如果看相的说你可以看到曾孙子,你先不要高兴,你可能很孤苦,儿子活得没你那么长。人要靠儿女过生活已经不是味道了,尤其是现代的人,养儿女是责任,不要有做买卖心理,期望他们还你债来养你。时代不同了,这观念要改了。我常讲,儿女向父母拿钱用,是躺着拿的,太太向先生或先生向太太拿钱用,是站着拿的,要想向儿女拿钱用,就要跪着拿了。
看相的人,看人心地如何,智慧如何,是先看眼睛。就这么一对眼睛有千万种不同形态,但是不论什么形态的眼睛,修行到某一个程度时,善眼就出来了,自然变得慈祥。然而,这一时代的众生,眼睛果报很坏,虽然没有瞎,却得靠玻璃生活;不袈上一副玻璃镜,对面不相识,这个滋味不好受。这个时代物质文明的果报愈来愈好,众生果报却愈来愈差。依报是庄严,正报却完了;物质文明是依报,自己色身是正报。正报的福报薄了,仰赖依报而活,很可怜!这叫作其身下劣。所以,药师佛怜悯后世一切众生,发愿成佛时,在他的佛光普照之下,一切众生没有病苦。脱离生老病死苦是人类最不容易求得的,学佛修道的人都想跳出生老病死苦的圈子,但有几个人能真正跳出?这就要好好研究药师如来的道理了,尤其发心学佛修行,乃至发心学医,随时要修持药师如来法门。
维摩居士说,“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得了定的人,身心都起变化,儒家说变化气质,自然与一般人不同了,并不用什么其他特别的打扮。我提醒过大家,不要认为学佛了,外形就可以邋遢,你仪容还是要端正。你看,没有一个佛菩萨像是不装扮的,身上挂的戴的满满的。只除了一位,地藏王菩萨,他是出家相,可是他的头发刮得比鸭蛋还光,也是装饰。但是过分重视外形也是不对。所以真修行,不装饰或过分装饰都不对,因为不合中道。
身心能转变,一切功德庄严就具备了。这要随时修惭愧心,就是谦虚,就是随时反省自己的过错,这就是惭愧心。真正知道惭愧的人,是正修行人。惭愧是我们修行最重要的一件衣服,随时忏悔反省,改进自己,修到功德圆满时,身心自然会转变。虽然没有修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是一定与众不同。
无限量地布施,会有具足相好庄严的果报。为什么要在佛前供花?根据佛经,来生就会长得漂亮;在佛前供香,他生来世不会有体臭;这一生多布施医药的人,来生身体就少病痛。虽然有这些说法,但是相好庄严还是多布施来的,人家有痛苦你肯帮忙,这帮忙也就是布施。
每一个佛的色身不同,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他们的色身都不同,但是成了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用四个字归纳就是相好庄严。
对修行人来讲,不要说成佛,就是到了小乘罗汉的果位,相貌都会转变的。罗汉的相貌也用四个字归纳,就是清奇古怪。清就是不俗气;奇是奇怪,不是说脸像马,眼睛像猴子那种奇怪,而是奇怪又可爱;古是古老;怪是怪相。所以阿罗汉的成就也是脱胎换骨的,这都是实际功夫,不是空谈理论就可以的。
像我们学佛的人,修持多年下来,生理和心理没有一点改变,那个脸还是拉得很长,让人都不敢望他,更不敢亲近。这就是不对了,修持的人即使有一点点成就,也会无形地影响旁人,让人觉得他可爱可亲,自然会起亲切感,或是庄严感。这个就是功德,是功夫成就而累积起来的。
色身成就之后,一定是相好庄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例如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如来应化世间,都是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应世。每个众生都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型好,但是,我们怎么那么丑啊!我们是具足三十二丑,八十随形不好,口臭,汗臭,脚臭,随形样样不好,为什么?因为没有悟道,没有修行,自身的光明没有引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