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伙伴体验北京 |
分类: 中学时代 |
其实,从听晨说要来我家体验的孩子不是晨去年结识的小伙伴,我心里就有些抗拒。晨劝慰我说:咱家要是不接待,可能这个小伙伴就来不了北京了,你不是也说他们对北京都很向往么!
是啊,向往北京的心情我也曾有过,小时候每当下大雨,我们就会挤在窗口大喊: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让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那个窗外被大雨冲得东倒西歪的花花草草还那么清晰地留在记忆中。北京,那是我们童年梦想的地方!
怀着忐忑的心情接来了晨的新伙伴,虽然有些习惯生活习惯的问题,譬如上厕所不冲马桶,洗脚不洗袜子,但只要提醒一次就不会再发生第二次。觉得这还是一个挺机灵的小姑娘,尽管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还有些拘束和腼腆,但遇到她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事,她会先观察,譬如去必胜客吃意面,她看着晨是怎么吃,她才动了叉子。
我们在自家生活习惯的基础上也尽量给她一个宽松的环境,譬如她在学校住校,习惯把什么东西都放到床上,看到书包课本都甩上去了,我想用对晨的要求说一句,但又觉得可能说多了会让她不自在或者伤了自尊,所以,忍了。
每天早上,我会起来给她和晨一人冲一杯蜂蜜水,然后俩人一起出门,学校专门给来体验的孩子安排了座位,挨着结对子的小伙伴坐。放学后,晨有活动她就在教室等着晨,然后俩人再一起回家。临来之前,晨爸就给她也准备了公交卡,中间丢了一张,那孩子觉得不好意思,晨爸又给她拿了一张。
她自己背来的书包又旧又脏,如果依照我的意思就直接给她换一个,晨爸说要尊重人家孩子的习惯和内心,硬是给换了人家会觉得我们嫌弃她。不过,她背来的书包实际上是充当旅行箱的,她要去学校的书本是打算用个塑料袋子提着,在看明白后,赶紧给她拽了一个晨以前用过的包,把书装进去,那几天无论是去天安门和鸟巢参观,还是去学校上课,她都背着这个包。
那天去圆明园回来后她很兴奋地跟她妈妈通了电话,挂了电话后她说她妈妈批评她了,说她不该吃我家的住我家的还要让我们带着她出去玩。我们告诉她我们是为了让她在有限的时间里体验的内容更丰富些,不要有心理负担。本来还给她拿了几套衣服,告诉她如果喜欢就给她穿了,有两件是晨没来得及穿就小了,标签还没摘掉的,看的出她很喜欢,不过她说老师说不能拿小伙伴家的东西。我们也就没再强求她拿着,去学校她都是穿着自己的衣服。临走的前一天,她跟我说其实也同学拿了小伙伴家给的东西,只要不让老师发现就可以。我知道她还是喜欢那几套衣服的,我给她找了一个大一些的手提袋,她把自己的东西都拽出来放到手提袋里,把那几套衣服都塞到了她的包里,她觉得老师是不会翻她的包的。
那几天的饮食没有一天是重样的,就连买水果都挑她没吃过的买,有人提醒我别给人家孩子弄得口味高了,回去该不适应了,我们只是想尽我们的所能让她的北京之行更多彩一些。她回来给我们讲,他们那天要去鸟巢,在车上一个男生说在小伙伴家吃的好,北京学校食堂的饭菜也好吃,被他们通行的老师给听到了,批评他说:那你下车等着吃午饭吧!该同学不服气地嘟囔:吃也是体验嘛!
本打算在我家的最后一顿晚饭吃饺子的,我探听了下口气,好似小姑娘只喜欢吃韭菜鸡蛋的饺子。而那时我家又没有韭菜,等着周五我下班回来再准备就太匆忙了,反正冰箱里还有虾有鱼有排骨,上车饺子就免了吧。
周五放学后,晨给我电话,说她和小伙伴一起去商场给原来的那个小伙伴买个礼物去,然后说今天是最后一天,出去吃吧。我让晨问小伙伴是想吃烤鸭还是涮肉或者是烤肉?就听晨问:你喜欢吃涮肉吧?小伙伴说吃过,喜欢吃。晨就告诉我:那就吃涮肉去吧!我知道晨是耍了小心眼,她是比较反感吃烤鸭,因为一来人就必定要吃烤鸭,烤肉前几天也刚吃过了,她倒是对那家涮肉一直都喜欢,主要是喜欢自己DIY调料去。
晨能想着给原来的小伙伴带个小礼物回去,我觉得挺欣慰的。那个小伙伴一直对晨念念不忘,我也对她印象很深刻。这个小伙伴来我家体验,我每次叫她名字的时候都要想一下,张口而出的是原来那个小伙伴的名字。那个没来的小伙伴心里肯定很失望,自从认识了晨,来北京就成了她的梦想,后来晨从那个小伙伴来北京体验的同班同学那里得知因为今年她姐姐要参加高考,家里没有闲钱给她交来北京的费用。
吃过晚饭,又去超市给她买了第二天路上吃的,虽然学校会给准备,不过来的路上就是一人一碗泡面。我给买了面包,酸奶,肠,水果,饮料,小零食,又给买了点北京的特产带回去给家人,还有晨大舅从国外带回来的巧克力。
因为周六晨八点半要上课,学校要求八点把他们送到学校。只能是我给接回来,再给送回去了。7点一刻,吃过早饭,晨睡眼朦胧地爬起来跟小伙伴告别。交回到学校手中,我感觉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当代理妈妈比当亲妈要难,照顾别人家的孩子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要难。
不过,有一点小小的不舒服,小同学上了车就似乎与我们再无关系了。老师说让他们先把行李放车上,小同学上车前冲我笑了一下,我就在车下等,因为离发车时间还有一刻钟呢,有的孩子把行李放车上后又下来跟小伙伴和小伙伴的家长告别,有的孩子抹起了眼泪。倒是俺家这临时孩子就没再下来,我围着车转了一圈,看到她正和同学在里面热聊呢,我敲敲窗户,她回头看我一眼,笑了一下,摆了一下手就回头继续跟同学聊去了,再没回头看我,那不加思考的一些列动作让我多少有点受伤。
也许,等到她长大了,再回忆起她第一次出门,第一次来北京圆梦,会想到我们吧!
刚来的时候,明显感到小姑娘很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