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邢台农村体验知青 |
分类: 中学时代 |
在晨他们发通知说要去邢台体验生活的时候,家委会就有人倡议中间去探望一次。晨问我去吗?我当时还斩钉截铁地说不去!我本打算趁着晨不在家,加上放假和倒休回哈尔滨看看俺那可爱无敌的二侄子和乖巧懂事的大侄子,还能帮老妈洗洗尿布啥的。
可是,今年公司放假没有按照国家规定走,就需要请假了,老妈说也快满月了,就别回来了。那边家长们整天挂念的都是孩子们在邢台生活的怎样,以及去探望的事情,弄得我心里也跟长草了似的,回哈尔滨的时间没了,去邢台的时间还是有的。于是,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我决定去邢台看望晨了!
周五早上六点钟晨就打来电话,那一声“妈”拉得音特别长,这还是晨他们到达当地后第一次童话,因为周五,周六周日三天他们要到当地的小伙伴家去体验生活,老师才把手机发给他们。出于安全考虑,离家5公里以上的家庭学校都给安排了车,晨给我电话的时候就是他们准备上车出发的时候,匆忙之中晨就告诉我她和两个小伙伴三个人挤在两张床上,并且到那一周只洗了一次脸刷了一次牙,一听我大惊小怪的,晨就说:人家当地的学生都不洗脸刷牙!那意思如果他们洗脸刷牙那就不叫入乡随俗了。
晨他们一到达当地的学校,老师就给家长发回来信息告诉各自孩子结对的小伙伴的名字和所住的村庄。晨住在胡家楼村,我在群里一说,大家都觉得跟电影里的出现的村庄一样。也许当年游击队和日*本*鬼*子真的曾在胡家楼村交战过呢!
我告诉晨周六的时候别跑得太远,家长代表会去看他们,晨问是每个村都去吗?我会去吗?前一个问好我回答了,第二个问好被我打岔给打过去了。晨还不知道她老妈我光荣地当上了家长代表,会在周五4点从北京出发。
国家规定的假期是2,3,4号,探望的日子是订在31日,有很多家长要上班不能前往,最后成行的是9个家长,三辆车。去的家长不仅要带上其他家长的嘱托和物品(老师命令带衣物药品可以,零食滴绝对不能带),还以晨班同学的名义买了42本书送给当地的学校,去的家长还给对方家庭买了北京特产,我给晨体验的家庭买了一盒稻香村的糕点。
在车已经行驶到河北境内的时候晨给发来短信说她衣服已经洗完了,正在帮人家剥栗子。这也是体验项目,要自己洗衣服,要帮人家干农活。
经过4个半小时的颠簸,晚上8:30到达邢台,入住学校老师提前帮着联系好的宾馆,一人一大碗牛肉面下肚后,赶紧回宾馆做探访前的最后的准备工作,爸爸们核对分组后各自需要探访的村庄和学生,妈妈们以孩子的名义把42本书分别签上孩子们的名字,11:30入睡!
31日早上7点起床早饭,8点15在老师的带领下从邢台出发,50分钟后到达晨他们学习生活两周的当地学校,条件比大家想象的要好,有餐厅,有宿舍,操场也挺大的。
宿舍。只在一楼开窗子看到了男生宿舍的样子,铺盖比较新的就是北京来的孩子住的床铺。女生宿舍在二楼。
离开学校,我们兵分三路朝着不同的方向沿途探望我们的孩子们。我们组是任务最重的,需要分两个方向走访9个村子探望13个孩子。男家长开车,我和另一位妈妈负责拿着单子对照着村庄和孩子的名字,以及给探访的孩子和家庭拍照。要是方向感还是挺佩服男家长的,方向感极强,在大山里犹如行驶在自家门口一样自如,等到傍晚探访完,我已经完全迷糊了,那时如果把我扔大山里,连哭的勇气都没有了!
路其实也比我们想象的好,至少通往各个村的路都铺了水泥,虽然比较窄,对面来车需要停车才能错过去。只是有些人家都建在山顶上,需要些力气爬上去。
学校给的名单都是孩子的名字,打听起来比较费事,而且村中留守的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语言沟通上有些困难,又看俺们都拿着相机和摄像机,不知道老乡是出于好奇还是戒备,总要追问俺们:你们是奏是滴?俺们就要耐心地解释俺们是来看孩子滴!一听说是来看北京来的孩子,老乡们就都明白了,看来晨他们到来惊动里十里八乡的村民了,大家都知道有那么一伙北京孩子到此来体验生活了。
一直给晨发着短信,告诉她别跑远了,晨告诉我有叔叔阿姨来的时候让我提前告诉她,因为她跟小伙伴在看人家种葡萄呢,一会又告诉我她和小伙伴去捞虾和螃蟹了。同行的家长说我可真能HOLD住,居然都快见着孩子了还保密呢,我这也是在长期的斗争中积累的经验,这样给一个惊喜,要好过让晨在等待和煎熬中盼望我到来要好!一点多,晨发来短信说手机要没钱了,让我给她充钱,我赶紧把这事交代给晨老姨。
下午四点,我们终于到达胡家楼村,给晨电话,晨说她和小伙伴到村口来接。我挺激动滴,不知道这娃脏得是否没法要了。远远地看到晨从一个路口拐出来,我拉近镜头连拍,晨手里拿着一块大饼边走边吃边和小伙伴说笑着。我问晨看到我咋不惊讶呢?晨说:你让老姨给我充值我就知道你来了!看来她比我还淡定!
晨不知道是因为一周没洗脸脏的,还是被山里的阳光晒的,反正是黑了不少!
晨体验的家庭是四口之家(好似当地每家都有俩个孩子,至少我们拜访的家庭都是两个),爸爸在石家庄打工,姐姐在读高二。
虽然这张照片过曝了,但看得出晨还是挺开心的,无论是把她扔到大山沟里还是去香港,人家都很适应!
和晨暂时的家庭成员合影。我们的到来遭到邻居们的围观,好几个大娘抱着孩子堵在大门口,大概是在问这家的妈妈咋这么快就把这娃给带走,这家的妈妈告诉她们娃不走,就是妈妈来看看。看来村民们还是挺喜欢晨的。我说给这家的妈妈添麻烦了,这家的妈妈说晨很乖,就是吃的太少,一碗饭都吃不完。晨正在给同来的阿姨和叔叔说她捞的虾呢,跟我说:是碗太大!晨用手一比量,好家伙跟我家的汤碗那么大,那是吃不了!
体验家庭的妈妈正在给晨烙发面饼吃。我们一直在路上奔波,午饭就在车里吃点北京采购的面包香肠,看到这大饼还都挺馋,人家妈妈盛情邀请我们一起吃。
这个房间应该就是晨和小伙伴住的,因为我看到晨的书包是放在这个床上的。家里比我想象的要简陋,但家人都很朴实热情。邀请我晚上就住下来,晨也是说:妈,你就在我们家住吧!不过,那样是违反学校规定的,我还是狠心没有答应。
这是她家的小狗,每个家里都养了猫和狗,这乐坏了孩子们,终于有机会和动物们亲近了。
一路跑到黑,终于把要拜访的村子都走遍了,有几个孩子被当地的家长或者小伙伴被带出去玩了没有看到。总的来说,女生要比男生更适应当地的家庭,和小伙伴及家庭成员相处的都很融洽。倒是有几个男生在那呆得度日如年,就盼望赶紧回北京,回自己的家。对这样的孩子我们都不敢久留,把家长带的东西和话捎到,就赶紧走了,就怕他自己跑车上让我们把他带回北京。把当地的家长给愁得够呛,说给啥也不吃。也有几个男生跟小伙伴漫山遍野地跑得很HIGH,路上我们总结:男孩在家不能照顾得太精细,凡是跟当地孩子融不到一起的都是性格比较内向,家长照顾太周的孩子。
我特意观察了,老乡们家的鸡都还在:
是绿水,但不是青山。山里温度低,当地的植被又比较匮乏,我们一路上看到的山都还是这个颜色
这样的山也许到了夏天也还是这个样子吧,山上的树很少。当地盛产的就是石头和栗子!
当地的条件的确比较艰苦,但老乡们都很朴实,大部分家庭对远道而来的孩子都很上心,尽可能地照顾好。但因为气候和水土不服的原因,很多孩子都感冒拉肚子,这可忙活了老师们。就连我们住在当地镇招待所的那晚,家委会的一个妈妈和爸爸半夜开车让老乡带着去买药,然后又送到那个村。
山里的温差的确大,在镇招待所的那晚梦到似乎跟《2012》的情景很像,发大水了,又很冷,我们都在穿着厚厚的羽绒服逃命,有一个很深的沟渠,沟渠里站着一排志愿者帮着大家过去,但很多人都掉到水里,我拽着晨挤到一个男志愿者旁边,求他帮我把晨抱过去,千万别给扔水里了。那人倒是没把晨给掉水里,但不知道把晨给扔哪了,我在人山人海中找不到晨了,急醒了发现我已经被冻得缩成一团了。
虽然我就在那住了两天都感触颇深,我想孩子们两周的体验下来感慨会更多,会觉得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温暖幸福。
回家的路上。又经过5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到家,虽然我一路上还睡了几觉,但到家还是浑身都跟散架了一般,冲个澡,倒床上睡了两个小时。不知道那三位两天开了1200公里左右的爸爸们是否都成了木头人了?
这个周六晨他们就该回来了,将会有下一波孩子去体验。晨他们说:下周六是最盼望的日子了!其实,家长们也都盼望着知青们返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