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过大河(一)

标签:
上学大河 |
分类: 岁月如歌 |
回忆,如同开闸的洪水一般汹涌,想收都收不住。趁热打铁,再说说上初中时的那些事。
记得那会还没有实行9年义务教育,初中都是凭考的。小学班级大概有40人的样子,最后只有8个人考上了初中,其中四男四女。开学的第一天,小学的班主任亲自把我们送到初中老师的手里,那是一所离家往返20公里的学校,其中要过一条河,翻一座山,还要经过一个煤矿开采区。
虽然男女生还都比较拘谨,但彼此间都一个不曾约定的约定,每天我们都会在村口汇合,一同上学,一同放学。因为在不同的班,如果哪一位因为班级有事晚放学,我们都会毫无怨言地等着。那时再远的路也没有家长接送,而且那条上学的路连自行车都没法骑,我们每天都是腿着去腿着来。
有时想腿着都不能腿,譬如春天大河开化了,河上没有桥,我们只能只能跳过去。刚开始时河面化开的比较窄,很容易就跳过去,但每一天河面都会变宽一点,每天就需要跳的更远一点,我的跳远纪录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印象里,我没有过跳进河里的时候,就是有一次因为河面很宽,需要先把书包撇到河对岸在助跑跳,结果把书包扔到河里了,先跳过去的男生赶紧给捞出来,到了学校在炉子上把书和作业本烘干的。有个女生有次运气就没那么好,虽然是跳过去了,但把本来就已经很薄的冰面给砸塌了,连人带冰一起掉到冰冷的河水了。她也只能跑步回家换衣服换鞋了。
等到河水化得没法再跳过去的时候,就会有男生带一双高腰的雨靴,先把书包运过去,然后四个男生轮流过来背女生。别看那时不好意思互相说话,但背着过河却一点都不扭捏。当然会有这个男生就喜欢背这个女生,那个男生就喜欢背那个女生的现象,大家都没有明说,但彼此都明白,绝对不会背错。
当冰大面积融化,河水上涨,雨靴也不能趟过去,我们就只能再绕行10公里,顺着一条只有50公分宽的铁路路基一字排开摇摇晃晃地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就算是这样,我们似乎都没有旷过课,哪怕是别人已经在上课了,我们也会气喘吁吁地赶到学校。比较欣慰的是当时我们八个人的成绩都还不错,基本都在学年前10名的位置,而且体育也都不错,都在各自的班里担任着班长学习委员或者团支书的职位,所以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我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那个男女生有三八线的年代里,没有人会对我们说三道四。
似乎老师和同学也对我们也都格外的好,他们本地的学生知道我们还要多绕行10公里,来回就要走40公里,都争相把我们拽倒他们家去住,有时要在人家住上一个礼拜,才能过河回家。记得当时总是接纳我的那个同学家是矿区的,全家人总是很热情地对我,希望他家的女儿和我多接触,让我帮助她学习。
我的班主任是位上海知青,就住在学校附近,对我也是格外关照,似乎有关荣誉的事情总是能落到我身上。体育老师跟老爸差不多年龄,看我们那么远绕道骑车上学,总是会给我检查自行车的车闸是否好用,轮胎是否有气。现在想起来他们为我做得点滴还感激的想要流泪!
过河最难的日子是秋天,河面没有结冰,而矗立在河里被当做桥的石头上却结着薄薄的一层冰,本来就相隔比较远的石头,被冰包围上变得滑溜溜的就更不好跨越过去了。每次我们都要一个一个的过,要深吸一口气,在10几个石头上一气呵成一溜烟地跑过去,跟湖南卫视里曾经做过《勇往直前》里的一个环节很像,如果速度不够快,掌握不好平衡就会滑到河里,来个透心凉。
冬天夏天的时候还是很喜欢这条河的。冬天,当冰面结成镜子一样,我们每天都是打着出溜滑过去,偶尔也会摔个跟头,大家就嘻嘻哈哈地给拉起来,有时脚一滑连拉着的人都给拽倒了。夏天,不下暴雨时河水也就5,6米宽,水很清澈,有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我们喜欢脱了鞋,卷起裤腿趟河过去,也喜欢在河边的大石头上坐会,把脚放到河水里,任凭小鱼在脚边窜来窜去,窜得痒痒了就使劲撩几下水,小鱼就赶紧四散去。要是赶上下过暴雨,水位上涨,河水变得浑浊,我们难以预测深浅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在河边徘徊,等待有个拖拉机或者汽车过来把我们给捎过去。有一次放学回家,当天下过大雨,我们站在河边,等不到一个路过的车,看着自己的家就是过不去,还是有位家长想起我们可能过不来河,就赶到河边来接我们,才算在齐腰的大水里把我们解救回家。
等我们初中毕业的那年村里终于出资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桥,那之后我家也搬家了,那个桥我也就走了那么几回,当时还觉真不走运,没赶上好时候,现在想起来,如果河上有桥,一定就没有了那些乐趣,也不会给我至今都无法忘记的记忆。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人有享不了的福但没有吃不了的苦!也许现在再看那段日子真的很苦,但当时却觉得其乐无穷。晨3岁的那年春节,也是我家搬离那里15年后和老爸老妈一起带晨一起回到那里,仿佛一切依旧,只是岁月催老了人。带着晨站在已经冰封的河岸,不远处的那座山依旧白雪茫茫,告诉晨这就是我曾经走过的路!很感慨,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再次趟过这条河跨越这座山,但记忆的河流始终鲜活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