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课外书童年 |
分类: 岁月如歌 |
看到妮说小时候的课外读物,把自己的记忆也唤醒了!
没上学之前,接触到的最多的"书"就是画本,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就是很小的册子,有插图有文字.那时没人愿意给我读的时候也只能自己看图解意.这也成了我想上学的原因,我要自己看懂画本!
上学后,我不仅可以自己看画本了,还可以给弟弟妹妹讲讲,但也要看心情,我要是不愿意讲的时候,弟弟妹妹就象我上学前央求别人一样央求我.啥叫求人难难于上青天啊!
二年级后,老爸每次去其他地方办事都会帮我买本书回来.还能想起来的有<秦岭历险记>,<小八路>(大概是这个名字),<儿童文学>,<民间故事>等.
<秦岭历险记>应该是童年记忆最深的一本书,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延着书中的描述走一遭.历经世事的变迁,也许那里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留一份梦想,留一分希望吧.
那时的<儿童文学>也是我的最爱,记不清楚翻看了多少遍,大概自己写作文不犯愁就得益于<儿童文学>的帮助吧.
<民间故事>类的书总是最快被看完,是因为神话世界里的真善美最能抓住小孩的心理吧.以至后来给晨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居然还能把那些传说从记忆里倒腾出来.
小学的时候和班主任的女儿同班,还是好朋友,那时老师家订有<金色童年>的报刊,有事没事都到老师家蹭着看,老师也喜欢让我去看.
实在没啥看的了,就看看老爸的,不过老爸基本都是机械制图,农机维修啥的书.翻到过一本<鲁迅文集>,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跟老妈说:这书写得啥?我咋看不懂呢!
还有一本看不懂的是<基督山恩仇记>,当时一边看一边琢磨,老爸买这书干啥?
那时,也偶尔从爷爷的书柜里翻书看看,不过爷爷的书都是繁体字的,大多还是竖版的,实在不认识的就问问爷爷,大多数是连蒙带猜的.当年看过的<红楼梦>如今爷爷已经送给我了.
到了初中,老师鼓励大家看经典名著,那时很少有人家有这类的书,偶尔看到一本也都是大家互相传看,不过看过也就过去了,在脑子里没留下太多记忆.
高中看得最多的是琼瑶的小说,当然都是偷着看的.应该是琼瑶的所有小说都看过了,虽然看的时候与主人公那是同呼吸共命运,但现在想想那些风花雪月悲欢离合不过都是过眼云烟.
再后来,看得多是<青年文摘><读者>之类的,也有时看些现在版的小说.当然这些已经不能算课外读物了.
现在,实在没啥事的时候就翻本晨的书看看,也顺便检验下她给我的下的结论:我买的许多书都不适合她看!
有时候,周末也会带晨去书店逛逛,多数买回来的是她的习题集之类的.因为我以家长的威严发过话:家里的书不看完不买新的!
偷着观察过,晨经常翻看的还都是些童话故事类的,我总说她看这些书太幼稚了,她就辩解说:我还是小孩呢,哪有小孩不幼稚的!有时她也看我买给自己看的关于教育孩子之类的书,经常在我批评她时,她会说哪本书上说了孩子夸大的,不是批评大的之类的话.啥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啊!不知道是我在教育她还是她在教育我!
十一回哈尔滨搬家时,翻到了我小时候看过的<民间故事>,还从来没看过晨这么如饥似渴过,真正做到了书不离手,眼不离书啊.连坐在马桶上都不放过.
虽然在姥姥家就已经都看完了,但离开时她还是问姥姥能不能把这本书也带走.后来,晨跟我说那样的书就是适合她看的,虽然知道传说是假的,但就是喜欢看!
我们那时是有啥书就看啥书,晨现在是想看啥书就能有啥书.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啊!
晨在给弟弟讲故事:
我的大侄子也能从书中找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