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散文)
文/吴建华
2015年2月20日中新社从休斯敦传来消息,由荷兰私人公司主导的火星探索移民计划,面向全球招募志愿者移民到火星去,目前公布100名候选人中有4名华人入围,分别是李大鹏、林晓霞、边思恩、麦琪·刘,他们一旦发往火星就不再回还,在那里生儿育女,建立永久殖民地。
当我看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的好事咋临不到我的头上?因为这是一个重开天地的新机遇,带去什么样的文化种子,将决定着一颗星球的文明走向。
我忽然想象太空中旋转的群星,很像是外星人行走的裂石、码头,或者栖息站,使他们在太空之上得以自由遨翔,而相对地球人,我们只是一层贪婪而有着奇技淫巧的微生物。
想当初地球洪荒不化,外星人就从天而降,并赐以《圣经》和《易经》等精髓文化,成为文明火种。于是华夏民族的首领伏羲女娲,兄妹为伍,抟土造人,与洪水激流搏斗,与禽蛇虎狼相伴,拨开迷雾看日月星辰,适时而变,应时而作,立日晷、测四时、辨吉凶,作阴阳历法,安抚天地人三冲之危,教化桑田牧三劳之德。概括金、木、水、火、土五行特点与八卦要素,配天干地支,祭天祀地,预测年景丰歉与吉凶祸福,使土民与天偕行,繁衍生息。
历史没有忘怀伏羲是先天八卦之父,文王是后天八卦和爻辞的集大成者,老子称其精义为“道”,著下《道德经》,孔子韦编三绝,整理《周易》全书,成中华群经之首。当我们回望历史,华夏文明起源于天道太极,派生了医学《黄帝内经》、养生健身《太极拳》、军事《孙子》、科技四大发明与《齐民要术》,引爆了诸子百家争鸣,沉淀了四书五经,形成了儒释道三大文化主脉,尤其是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开创了天人合一与阴阳对立统一哲学观,支撑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繁荣与发展。
由于《圣经》诺亚方舟的脱离与抵达情结,使西方文化充满了外向型的探求意识,而《易经》从太极到八卦的整体分化思维,使东方文化趋向和衷与内省关照。于是,西方人沿着他们的文化与科技禀赋率先登上了月球,继而对火星跃跃欲试。其实,仰望星空,胸怀宇宙,探求太空奥妙是地球人的共同愿望。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前16世纪的古巴比伦王朝,就出现了第一本分门别类论述天体预兆的占星术锲形文字书,而中国战国以前记载下来的星官,大约为38个,共有200余颗恒星,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则系统记载了92个星官、约500余颗恒星。中国古人把火星称“荧惑星”,是由于火星呈红色,荧光像火,在五行中象征着火,有时从西向东,有时从东向西,故称“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我一直敬佩着古人对天穹星宿的敬仰,他们把日月星辰易变与国家命运、朝政兴衰、民族存亡与个人安危紧密相连,使之成为遥不可及而神圣不可侵犯的信仰之神。那么,神是什么?神就是一种人间自己制造出来的好人,也是一种闲人,但你不能无视他的存在,否则你将是一种坏人。
http://s15/mw690/001mwu9fzy6QeDPbf4yce&690
(火星图片)
据说荷兰公司最终将选出24人分6组去火星,每组只有4人,每两年才派去1组。我在网上查阅了火星的一些信息:它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富集的赤铁矿,使其有着橘红色的美好形象,西方称其为“战神玛尔斯”。它与地球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不怀疑地球人将去火星的可能,也不怀疑对火星沙丘、砾石和没有稳定液态水体的改造,更不怀疑对其南北两极水冰与干冰的利用,但我坚决反对这种进入与改造的方式,这与我们正在摧毁着地球的前景有什么区别?火星,毕竟是我们世代敬仰的一颗星啊!
如此倒不如不去为好。节省能源造福子孙,节省费用拯救地球;让空气清新,果蔬香甜,水质优良,地球美丽,生态文明;让地球村人仰望蓝天,敬畏星辰,向往崇高,温饱而无瘟疫,幸福而无战乱地活着;让生命的大宇宙与身心的小宇宙,相随相应,美好共生,那才是地球人的本份!
吃晚饭的时候,我在餐桌上与儿子讨论起来。
我说,爸爸要是去火星你同意吗?
儿子说,不同意。
我问,为什么?
儿子说,不为什么。
妻子插话,要是单身的人可以。
尽管如此,但谁也阻挡不了地球人的贪婪欲望。我只想对4位华人勇士说,如果有机会到达火星,就请带去《易经》宝典,播种太极,收获和谐,反思地球人的种种恶行,融合其智慧优长,学习伏羲女娲风范,在火星上重开天地文明新风。届时,我将仰望星空,恭恭敬敬贴上一枚火星邮票,寄往太空,表达我的信仰高度。
2015.2.23 于半坡
http://s4/mw690/001mwu9fzy6QeEbmgD133&690
(吴建华)
http://s2/mw690/001mwu9fzy6QeE95bEdd1&690
作者简介:
吴建华
男,三太文化学者、作家、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文化艺术志》总编审、中华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作协签约作家、东方智慧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太极城哲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王愚纪念馆馆长·旬阳英才展览馆馆长、中华太极城旬阳县人文学会会长、《太极城》《旬阳鸡血石》杂志主编、旬阳现代太极城发现人与太极、太极图、太极城“三太”文化研究者、安康市政协委员等。
人物简历:
1960年3月22日生于旬阳县神河镇,祖籍湖北麻城。1982年毕业于安康师专中文系,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作家班。1993年任中央教科所与陕西省教委联合主办的《教育管理报》编辑部主任,兼任《灵岩》杂志主编。先后在旬阳县文化馆、博物馆、文化局工作,曾任县文化馆副馆长、县文联副主席、主席等职。
事业成就:
——文化研究,从1988年发现太极城开始,研究“三太文化”,宣传中华太极城,打造旬阳人品牌,将《灵岩》更名为《太极城》,注册“旬太城”商标,多次组织研讨与论坛活动,出版专著,培养人才,被誉为“一位作家影响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进程”。
——哲学创新,首倡把旬阳“太极城”建成“中华太极哲学城”,自创“欲望铁饼哲学”,著有《走向智业文明》(与黄明理、赵永昌合著)等书;创立“中华太极哲学城创新研究院、王愚纪念馆·旬阳英才展览馆、太极城书院、道文化图书馆、革命老区青少年教育基地”多位一体实体,充实哲学城内涵。
——文艺创作,自1981年发表诗作开始,迄今已在《人民日报》《中华散文精粹》《散文选刊》《莽原》《北方文学》《朔方》《长篇小说》《中国作家》《读者》《滇池》《延河》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及理论文章500多万字,获各类奖项30多次。中篇小说《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获莽原文学奖,《石磨上的美文》获第二届中国散文精英奖一等奖,入选2006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2007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等;《父亲的选择》《姚明挥旗的细节》《铁饼飞翔》等散文分别入选四川、北京、陕西等初中、高中语文试题和教学材料中,哲学散文《欲望飞盘落何处》获《成功》杂志全国文学大赛佳作奖。
——作品出版,《走出山坳》(散文集,199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太极岛始光》(报告文学集,1993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女人与陷阱》(社会纪实畅销书,2000年,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2004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再版),《西部崛起大趋势》(长篇报告文学,2000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石磨上的美文》(散文集,2005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给你一颗炸弹》(哲学散文集2006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序跋言论集》200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华太极城传》(长篇传记50万字,2013年西安出版社版)。
——主编出版:《太极城文化研究》(理论文集,2005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上下两集),《旬阳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文学集,2000年内部书号出版),《旬阳县志-民俗志》(1996年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旬阳散文选》(2008年出版)、《儒道文化一百句》(2009年,农民教育读本)、主编《太极城》杂志二十多年,以及医学科技书籍等。
——传略研究:《太极城与吴建华》(吴建华研究一书,由上海大学教授赵永昌及太极城文化研究员何在林、郭卯臣主编,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吴建华传略收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国当代作家名典》、《百年陕西文艺经典-散文百家》等十多种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