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墨江南@晓辉视觉创意   建筑是一首哲理的诗

(2011-08-30 00:49:53)
标签:

水墨江南

创意摄影

苏州博物馆

网师园

建筑艺术

空间的诗

主观印象

分类: 设计——创意——摄影

                                水墨江南@晓辉视觉创意  

                              ——建筑是一首哲理的诗

水墨江南@晓辉视觉创意 <wbr> <wbr> <wbr>建筑是一首哲理的诗
晓辉视觉创意《苏州博物馆写意》之一2011年7月创作于苏州

   

    建筑艺术是空间的艺术, 是一首空间的诗, 可见建筑在高度、重量和造型之外还要有些附加要素, 这对提高建筑艺术的魅力是很重要的。我试图用镜头语言去描述建筑的诗意、诗境,描述它在我心中造成的主观印象, 而这份印象正是它在我心中的情。

               水墨江南@晓辉视觉创意 <wbr> <wbr> <wbr>建筑是一首哲理的诗
               晓辉视觉创意《苏州博物馆写意》之二2011年7月创作于苏州

   

    光是自然的造物主, 正是光的照耀赋予了这些建筑的生命和诗的乐章, 光使世界中的一切显露出来。拍建筑就要拍光的朗照和色彩, 所以我重视门、窗、柱, 重视建筑的颜色。一幢建筑物, 不论它的形体如何, 不外是由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体加上光的排列和组合。光是一个重要因素, 光给建筑个性和感情。对于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房间, 门窗则是建筑物灵魂的眼睛。建筑的格局和造型、色彩和它的采光是会说话和有表情的。光和色彩是大自然的语言, 它和建筑的造型语言组合在一起将营造出多姿多彩的建筑艺术氛围。

           水墨江南@晓辉视觉创意 <wbr> <wbr> <wbr>建筑是一首哲理的诗
           晓辉视觉创意《网师园写意》之一2011年7月创作于苏州

 

    天光树影与水中的建筑倒影交相辉映,波纹涟漪,水墨意境,在这里水反射着光,光线忽闪忽闪的, 水中建筑的倒影转化成一种旋律和节奏, 就象一首古筝曲。它的表情又象是一位风韵犹存的女子, 典雅、高贵, 还有几分浪漫, 我偏爱把建筑人格化。博物馆及园林建筑的功用是供人们参观的,但建筑更能塑造人的灵魂, 使人幻想, 思索⋯ ⋯ 这才是建筑的精神功能。建筑是一首哲理的诗!


水墨江南@晓辉视觉创意 <wbr> <wbr> <wbr>建筑是一首哲理的诗
晓辉视觉创意《网师园写意》之二2011年7月创作于苏州

                    如诗如画的网师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的发展一直深受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与造园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成就了中国园林极高的艺术境界.网师园的园林艺术特征就在于因诗成景、以画入园、因景生情.


             水墨江南@晓辉视觉创意 <wbr> <wbr> <wbr>建筑是一首哲理的诗
             晓辉视觉创意《网师园写意》之三2011年7月创作于苏州

                 

                  
                水墨江南@晓辉视觉创意 <wbr> <wbr> <wbr>建筑是一首哲理的诗
              摄影师的我——晓辉2011年7月于苏州博物馆室内

        水墨江南@晓辉视觉创意 <wbr> <wbr> <wbr>建筑是一首哲理的诗
       摄影师的我——晓辉2011年7月于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的最后的建筑设计作品,贝先生认为,在中国需要在传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找到一条道路,一种风格,一种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与其它国家合民族不同的形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是大屋顶之间的空间-庭院,即虚的部分。因此,对中国的现代建筑来说,新的形式、新的创作道路要从中国自己的传统建筑格局里产生。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玻璃屋顶与石屋面在相互映衬中,不仅在视觉上令人赏心悦目,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也使处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网师园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民国年间,画家张大千、张善子兄弟曾在此居住,并养一乳虎以临摹之用。后虎死葬于园内,现存一碑,上有张大千所题“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字样。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处处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比如“月到风来亭”,在此可赏“月到天心,风来水面”的景色;“竹外一枝轩”,取苏东坡“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诗意;“濯缨水阁”,取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另外还有“小山丛桂轩”、“看松读画轩”、“潭西渔隐”等景点。
 

(以上晓辉视觉摄影作品属于创意摄影作品,使用宾得K20D宾得数码相机及宾得80-200mmf2.8镜头,用的是相机多重曝光功能拍摄的,后期只是调了反差、色彩平衡、色彩饱和度。有著作权!没经过本人的同意请不要随意复制本人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