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说晚清广东十文铜元简史

(2011-04-19 07:36:17)
标签:

铜元

晚清

广东

十文

简史

图说

光绪元宝

大清铜币

户部

机制

文化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为市面上制钱(中有方孔,俗称铜钱、清钱)短缺,广东省率先仿照香港“一仙(ONE CENT,即一分)”铜元,使用从英国引进的铸币机器开铸机制铜元,中国货币史上流通了2000多年的象征“天圆地方”的方孔钱(即“孔方兄”)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中国近代第一枚机制铜圆从此诞生,其式样为:
      正面文字:中心“光绪元宝”、满文左为“宝”右为“广”(清朝设立的宝广局即广东省铸币局),上缘“广东省造”,下缘“每百枚换一圆”指每百枚铜元换一枚银元。
      背面:珠圈内为飞龙图,珠圈外侧上缘为英文广东“KWANG-TONG”,下缘为英文一分(音译“仙”,即一元的1%)“ONE CENT”。
      此为中国近代第一枚机制铜元。

http://s11/middle/58dcb1b1ga139e815974a&690

http://s6/middle/58dcb1b1ga139e88f9035&690


光绪三十年(1904年),户部统一规定了铜元的币值单位仍采用过去的制钱“文”(银元一元等于1000文),面值分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种。于是,广东省将铜元正面的币值改为“每元当制钱十文”,背面英文相应改为“TEN CASH”。


http://s15/middle/58dcb1b1ga139ee0a897e&690

http://s13/middle/58dcb1b1ga139ef8f243c&690

铜元兴起的四、五年间,除中央户部外,陆续有近二十个省设厂开铸,不仅数量不能控制,而且作为金属货币,其式样、成色各地不一,铸行毫无节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底,中央政府下令统一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户部造币总厂铸造新型铜元“大清铜币”。并规定各省“统一制造大清铜币,由户部颁发祖模,均与总厂所铸一律,惟于正面加铸省名一字,以便查考。”翌年(1906年,农历丙午年)开始,各省铸造的铜元便有了一致的新面目。广东省1906——1909年分别铸造了标有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四个相应干支纪年的“大清铜币”。



http://s6/middle/58dcb1b1ga139f6dc7fe5&690

此时的“大清铜币”的式样为:正面的“光绪元宝”被“大清铜币”取代,上缘置此四字满文(标志满族地位最高),加干支纪年,中心加铸广东之简称“粤”,两侧加铸“户部”二字。背面图案统一采用蟠龙(也称大清龙,研究版式时为与各地五花八门的龙纹相区别,又称其为部颁龙),英文为“TAI-CHING-TI-GUO  COPPER COIN.”(大清帝国铜币)。



http://s2/middle/58dcb1b1ga139f94a2101&690

http://s5/middle/58dcb1b1ga139fad3b674&690

1908年,光绪帝亡,溥仪即位,改次年(己酉年)为宣统元年。于是,1909年铸造的铜元,正面干支纪年为“己酉”,但将“户部”二字去掉了(是年户部改为“度支部”)。背面上缘原来的“光绪年造”改为“宣统年造”。余皆不变。



http://s10/middle/58dcb1b1ga139fd7a7a79&690

http://s10/middle/58dcb1b1ga139fe0ba11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