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晚清广东十文铜元简史

标签:
铜元晚清广东十文简史图说光绪元宝大清铜币户部机制文化 |
http://s11/middle/58dcb1b1ga139e815974a&690
http://s6/middle/58dcb1b1ga139e88f9035&690
光绪三十年(1904年),户部统一规定了铜元的币值单位仍采用过去的制钱“文”(银元一元等于1000文),面值分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种。于是,广东省将铜元正面的币值改为“每元当制钱十文”,背面英文相应改为“TEN
CASH”。
http://s15/middle/58dcb1b1ga139ee0a897e&690
http://s13/middle/58dcb1b1ga139ef8f243c&690
铜元兴起的四、五年间,除中央户部外,陆续有近二十个省设厂开铸,不仅数量不能控制,而且作为金属货币,其式样、成色各地不一,铸行毫无节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底,中央政府下令统一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户部造币总厂铸造新型铜元“大清铜币”。并规定各省“统一制造大清铜币,由户部颁发祖模,均与总厂所铸一律,惟于正面加铸省名一字,以便查考。”翌年(1906年,农历丙午年)开始,各省铸造的铜元便有了一致的新面目。广东省1906——1909年分别铸造了标有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四个相应干支纪年的“大清铜币”。
http://s6/middle/58dcb1b1ga139f6dc7fe5&690
此时的“大清铜币”的式样为:正面的“光绪元宝”被“大清铜币”取代,上缘置此四字满文(标志满族地位最高),加干支纪年,中心加铸广东之简称“粤”,两侧加铸“户部”二字。背面图案统一采用蟠龙(也称大清龙,研究版式时为与各地五花八门的龙纹相区别,又称其为部颁龙),英文为“TAI-CHING-TI-GUO
http://s2/middle/58dcb1b1ga139f94a2101&690
http://s5/middle/58dcb1b1ga139fad3b674&690
1908年,光绪帝亡,溥仪即位,改次年(己酉年)为宣统元年。于是,1909年铸造的铜元,正面干支纪年为“己酉”,但将“户部”二字去掉了(是年户部改为“度支部”)。背面上缘原来的“光绪年造”改为“宣统年造”。余皆不变。
http://s10/middle/58dcb1b1ga139fd7a7a79&690
http://s10/middle/58dcb1b1ga139fe0ba11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