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购片市场“潜规则”促热网络改编剧

(2015-02-04 09:48:33)
分类: Media 2.0

购片市场“潜规则”促热网络改编剧

    新年伊始,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的收视率和网络播放量双双收高,一时间网络小说改编热甚嚣尘上,而随着电视台与制片方对赌收视率的“霸王条款”以及“一剧两星”的强制性播出政策已经成为电视剧市场的一种“新常态”,2015年,国内电视剧市场或将进一步成为网络小说改编的天下。
    此前,著名制片人赵浚凯在接受某自媒体的专访时,强烈呼吁收视率退出购片合同,他认为,唯有如此,才有望杜绝收视率样本污染的行业顽疾。其实,笔者以为,不仅如此,目前,主流卫视在购片时大都会与制片方签订收视率对赌协议,根据相关协议,一旦卫视首轮播出时的实际收视率未能达到目标收视率,该剧的最终结算价格将以一定比例折算,从而,有可能远低于合同价格,这一电视剧购销市场的最大“潜规则”使得电视剧投资、制作机构愈加趋于保守,而改编拥有庞大粉丝和读者群的热门网络小说就成为降低投资风险和收视不确定性的行业首选。
    一如电影行业有所谓首映票房效应,首周票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随后的院线排片量,从而,决定着该片的最终票房,而电视剧市场也殊途同归,其卫视首轮播出的收视率将直接决定了该剧最终的卖片结算价格,因此,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市场环境都鲜有给予电影和电视剧的品质和口碑传播提供从容发酵和释放的时间窗口,而热门网络小说改编剧,其题材、剧情的高认知度和粉丝基础以及由此带来的营销机会,无疑成了收视率的所谓“先发优势”,因此,至关重要。
    2013年,自热门青春怀旧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改编成电影,并大获成功后,这一模式就被迅速地拷贝、复制,于是乎,《小时代》、《匆匆那年》等等人气小说改编电影接踵而至,而《后会无期》也挟导演兼编剧韩寒的超高人气而票房大卖,都是这一效应的有力例证,且大大降低了其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至于网络小说的改编权转让价格也水涨船高,此前,国内最大的某知名网络文学网站多以10-15万元的平均价格打包出售小说改编权,据有关媒体报道,如今热门网络小说的改编权已动辄数十万,甚至高以百万计,而各大影视机构对于热门IP的竞逐更是臻于白热化。
    据悉,继《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热播之后,《花千骨》、《琅琊榜》等一大批人气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将于2015年相继登上荧屏,而这一现象也将随着“一剧两星”政策的实施而愈发普遍,其中,一个最直接原因便是,作为传统和最主要的播出平台和回收渠道的电视台卖片市场空间和卖片价格被大大压缩,这对于演员片酬和投资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电视剧制作行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由此,网络播映权的授权费用对于电视剧的投资回报就不再只是锦上添花,而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而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其所拥有的大量粉丝和读者群与网络视频的主流观众重合度和转化率极高,从而,都将大大提升其网络播出权的价格和收益,比如网络小说改编剧《何以笙箫默》的网络播放量迅速突破50亿大关,就足见一斑。
    尽管网络改编剧将在多大程度上成为“英雄所见略同”的行业主流,还有待于进一步观瞻,但是,由于网络小说题材和类型相对集中、单一,主要以玄幻、言情、仙侠类为主,这三类网络小说始终盘踞着百度风云榜的三甲位置,而热播网络改编剧也相应地主要集中于该类型,长此以往,势必会严重危害着国产电视剧播出市场的多样化和丰富性。
    时下,在缺乏行政干预的市场环境下,寄望于电视台主动放弃收视率对赌协议,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对于大多数电视剧制作机构而言,触网与否,就像是to be or not to be的二难选择,而唯一可以独辟蹊径的,或许还在于制片方与电视台的捆绑式合作,并通过有计划、长期性地经营强势剧场品牌,定位、做足观众群的区隔和细分,形成类似频道粘性,从而,降低或取代对于单部剧收视率的依赖和收视率异动,在这一方面,湖南卫视再领风骚,比如其强势打造的次黄档古装偶像剧剧场,以及正在培育中的周播剧场,都已灼见成效,而另一方面,坊间也有传闻,上市公司华策影视已经与安徽卫视、深圳卫视签署黄金档年供片300剧集的播出合约,这无疑是一次大胆探索和尝试。
   
(本文供《南方都市报》2月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