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通鉴论·唐传奇#1李渊起事,只是因为不小心“私用”了杨广的女人。

(2014-12-26 14:58:10)
标签:

资治通鉴

李世民

李渊

杨广

历史

分类: 画家村

 

 

    民间一直有“脏唐臭汉”的说法,史学家大多将这一丑闻归因于大唐李氏起于西北,沾染了些胡人的习气,所以,在男、女婚娶之事上,百无禁忌,所以,在唐室后妃、公主中多了些“大唐豪放女”。
    隋炀帝好大喜功,又自恃才高,一度以金元外交的方式,换取了西北小邦们的“万国来朝”,但以百万之众而一旦败于撮尔小国高丽,以至于群“盗”并起,但在隋末枭雄之中,李渊都不过尔尔。
    在史学家吕思勉看来,“唐太宗不过中材。”何况唐高祖。在《隋唐五代史》中,吕思勉如是说,“唐高祖以勋戚起,论其权略,实出李密之下,所以幸获成功者,据关中,得蓄力以待东方之弊,以事势使然也。”
    其实,李渊起事,也事出偶然,因为他“私用”了表兄弟——隋炀帝杨广——的女人,担心事泄被诛,于是乎,在一干野心家李世民、刘文静的裹挟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由“约炮”而“放炮',将杨广的女人、天下一起据为己有。
    先是,李氏寄名于凉武昭王,后又攀附老君李耳,但是,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所谓祖荫又哪里抵得上触手可及的裙带关系,比如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姐妹里出了两个皇后,而“一门三皇后”,其外戚之盛,鲜有其匹。
    《隋书·后妃传》:文献独狐皇后,河南洛阳人,周大司马、河内公信之女也。……后姊为周明帝后,长女为周宣帝后,贵戚之盛,莫与为比……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 ……废太子,立晋王广,皆后之谋也。
    此处所说的“文献独孤皇后”,就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隋炀帝杨广的母亲,也是唐高祖李渊的姨母:
    《旧唐书·高祖本纪》“文帝独孤皇后,即高祖从母也,由是特见亲爱,累转谯、陇、岐三州刺史。”
    《新唐书·高祖本纪》“隋文帝独孤皇后,高祖之从母也,以故文帝与高祖相亲爱。文帝相周,复高祖姓李氏,以为千牛备身,事隋谯、陇二州刺史。
    与李渊的“中材”之质相比,隋炀帝杨广却自视甚高,又好大喜功,“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卒令中国疲敝以至于亡。”(《资治通鉴·隋纪》于是,百姓们困于征役,山东尽反。
    后来,隋炀帝巡行江都,隋室方乱,李世民有“安天下之志”,与晋阳令刘文静密谋劝进,当时,李渊还是太原留守,或许,才智平平的李渊并不敢贪大功,“大惊,‘汝安得为此言。’”所以,此时的李渊或许“心动”,却不敢“行动”。
    也许,“知父莫若子”,李世民顺势玩了一把“曲线救国”的“钓鱼执法”,让好色的老爸堕入彀中,不得不发,而李世民、刘文静选中的“皮条客”就是以阿谀见长,且与李渊交好的晋阳宫监裴寂。   
    《隋书·炀帝纪》:“三年春正月......八月......壬寅,次太原。诏营晋阳宫。”杨广营造的奢华行宫,其间的宫人,或许,并没有太多机会“承泽恩露”,只是都便宜了李渊和他的军士们:
    《旧唐书·裴寂传》:“寂又以晋阳宫人私侍高祖.....及义兵起,寂进宫女五百人,并上米九万斛、杂彩五万段、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
    当然,《新、旧唐书·高祖本纪》显然为尊者讳,未着一词,只是散见于《裴寂传》中,当然,晋阳宫在其子孙唐明皇的《过晋阳宫》一诗中却是另一处镜像,“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
    此时,刘文静坐与李密有旧,入狱,而李渊也因抗击突厥不力,或将获罪,此时,李世民、刘文静因裴寂劝进李渊,李渊已是朝不保夕,赶鸭子上架,不得不发了。
    《资治通鉴·隋帝纪七》:渊从寂饮,酒酣,寂从容言曰:“二郎阴养士马,欲举大事,正为寂以宫人侍公,恐事觉并诛,为此急计耳。众情已协,公意如何?”渊曰:“我儿诚有此谋,事已至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