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艺谋、张伟平艺人争夺战:是情断义绝,还是“抢钱游戏”?

(2012-09-24 14:58:23)
标签:

张艺谋

倪妮

经纪

金陵十三钗

分类: Media 2.0

张艺谋、张伟平艺人争夺战:

是情断义绝,还是“抢钱游戏”?

 本文发表于《南方都市报》之“经济能见度”(9月24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艺谋、张伟平分道扬镳,却又纷争不断,当媒体和舆论还在多方揣测“二张”反目的种种“台前内幕”时,又再度爆出倪妮等艺人经纪合约的归属权之争,其实,无论是《金陵十三钗》的“赔钱说”、张艺谋的“零片酬”,还是“二张”的“夺子战”,这些“八卦”的背后,却是一个不言而喻却又一脉相承的现实:中国影视产业营收模式单一,盈利能力不足,而演员片酬的持续攀升既加剧了影视剧的投资风险,也让演员经纪成为影视剧最具增值潜力的“衍生品”。

2012年的“七夕节”,来得比往年都猛烈一些:这一天,自诩“卖萝卜”的张伟平终于选择不甘沉默,一句“我现在和张艺谋没啥关系了!” 先发制人,率先踢爆自己与“种萝卜”的张艺谋之间的那些关于“分手”的秘辛,此前的种种传闻或许还未尘埃落定,但是,这对中国电影圈中最首屈一指的“怨偶”却已是劳燕分飞了。

十六度春秋,弹指一挥间,张艺谋、张伟平之间这段备受争议的“蜜月期”终至于一夕梦碎,其间到底有过多少是否曲直,也许都不足为外人道也,只是这二人“离婚”的始末却并未跳脱出一般情侣们惯有的从抱怨、指责,再到分剖“家产”的场次,直白得一如那些没完没了的荧屏连续剧。

从小马奔腾到万达集团,有关张艺谋“另结新欢”,甚至“自立门户”的传闻一时间纷纷扬扬、甚嚣尘上,熟料张伟平却在此时果断地“釜底抽薪”,声言要收回窦骁、周冬雨、倪妮等十二位艺人的经纪代理权,这一行为的背后,也许,并非世人想象中的“恩断义绝”那么简单,其实,在营收模式、衍生产品过于单一化的中国影视行业,这十二位艺人长达8年的“卖身契”似乎才是张艺谋、张伟平“离婚”后最为殷实和直接的一份家业。

此前,坊间早有传闻,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票房失利是“二张”分手的直接导火索,这似乎并非空穴来风,细细较来,如果以媒体公布的6.5亿元人民币的内地票房收入而论,即便是张伟平强势争取的破纪录的45%的分账比例,新画面影业在《金陵十三钗》一片中分得的票房收益约为2.9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相较于张伟平对外公布的高达6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成本,显然是赔得体无完肤,因此,接踵而至的则是另一个传闻,从《山楂树之恋》始,张艺谋也再未拿到拍片收入。

当然,有关《金陵十三钗》的投资成本还流传着另一个未经证实的版本,《金陵十三钗》制片人员向媒体爆料,该片用于实际拍摄、制作的费用仅为张伟平对外公布的1/3,约为2亿元人民币,而新画面影业同样获得2.7亿元票房分账,但是,如果再扣除制作成本、宣发费用和资金成本,这在艺人片酬水涨船高的今天,相较于艺人经纪的盈利空间,这一投资回报率似乎依旧乏善可陈。

也许,仅仅纠缠于《金陵十三钗》的这一城一地的得失成败,还有失偏颇和公允,再仔细分析一下众多国内影视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或许更能可见一斑,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堪称行业翘楚,但是,该公司2012年上半年报显示,在该公司的所有主营业务中,电影院、电影、电视剧及其衍生产品的毛利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唯有艺人经纪及相关业务却逆势上扬。

另一家以电视剧为主的上市公司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中,电视剧、电影毛利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其中,该公司电视剧业务的毛利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28%,但是,其营业成本却同期上涨了126.64%

国内影视行业盈利能力(毛利率)整体下滑,被普遍归因于营业成本的大幅增加,而构成营业成本的最主要部分则是演职人员的人工成本的水涨船高,尤其是演员片酬的急剧上涨,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演职人员的人工费用甚至往往占据了一部电视剧制作成本的80%左右,这一比例和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国产电视剧的艺术质量。

但是,另一方面,却使得国内艺人经纪市场更具想象空间,仅以国产电视剧市场而言,2011年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核准发行的电视剧已达46914942集,2012年国产电视剧产量将继续维持高位稳定(2012年上半年已达2207168集),若以每集100万元人民币的平均投资规模而论,其中,主要演员片酬以40%计算,艺人经纪市场规模就将高达60亿元人民币,这一切尚不包括电影片酬以及广告代言、商务活动的收益,而据克顿传媒预计,2012年全国各级电视台全年购剧合同额仅为145亿元,另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2年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收入更是仅有28亿元人民币左右。

尽管播出机构(电视台)、制作机构(影视公司)、经纪公司的三方博弈由来已久,暗流涌动,但是,时下挤进“2000万人民币俱乐部”(大约是一部30集左右电视剧的税后片酬打包价)的国内演员人数已经多达两位数之多,如今,演员片酬的持续攀升,且高居不下,已经成为危及整个影视制作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结构性风险。

如果从影视剧投资的这一结构性陷阱重新审视张伟平与张艺谋之间的这场有关艺人经纪约的争夺战,或许,更具现实合理性,这首先还是一场不言而喻的“抢钱游戏”,毕竟,相较于张艺谋电影的所谓票房号召力,其造星能力更具备想象空间,从巩俐、章子怡再到周冬雨、倪妮,这些从张艺谋电影中走出来的“奇货可居”的“谋女郎”才是张艺谋电影中最具升值空间的衍生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玉米熟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