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意的地理学
诗意的地理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74
  • 关注人气:13,4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性,建设性

(2012-08-27 17:25:18)
标签:

娱乐

分类: Media 2.0

理性,建设性

2012年开年伊始,“限娱令”、“限广令”潜移默化地渐次发酵,而省级卫视的新一轮调整便暗流涌动了。从综艺节目的竞相改版到电视剧场的编播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先是省级卫视收视排行的异动之惑,终至于升级为时下甚嚣一时的有关“操纵收视率(样本)”的口水战。

省级卫视在经历了选秀、相亲等节目的血拼之后,之于综艺节目的创新,又在有关“好声音”的挖掘和争夺上摆好了下一个如火如荼的肉搏战场,而在这一切尚未尘埃落定、分出高下之前,电视剧选片和编播则是鼎定收视和收益大局的另一个不二法门,岂容得些许的等闲视之?

有权威数据表明,20121-7月份,全国33家卫视综合频道(含央视)黄金时段共播出电视剧408部,其中首播新剧高达232部,占据播出总量的57%,堪称又一次异动。其实,自2009年至2011年,卫视综合频道首播剧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9年首播375部,2010年首播350部,2011年首播286部)。

但是,在今年首播的这232部新剧中,独播剧竟然占据半壁江山,而且,独播剧也不再是一些众所周知的强势卫视的专利,一方面,新播剧、独播剧大大提升了相关卫视频道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省级卫视播出剧目与频道差异化定位的匹配要求也愈发严格(比如《青瓷》与湖南卫视收视群体的错位)。

这一新趋势之于影视剧制作机构,喜忧参半:首播剧、独播剧的显著增加,既有利于电视剧发行市场的整体扩容,也使得电视剧发行价格进一步分化(再加上网络版权的大幅度跳水),而省级卫视频道品牌定位、收视群体的差异化竞争以及各自购买力的差距,势必反作用于影视剧公司在电视剧题材、主创阵容以及制作成本的控制上,此外,在全国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播出工作会议上,广电总局有关当代剧等的调控政策也即将落实,也将强化这一趋势。

在大量“热钱涌入”导致影视剧投资无序化之后,“理性,建设性”将再次成为影视剧投资的主轴,而在夯实题材、故事、人物、场景、台词这些电视剧的基础元素之后,销售先行,决胜终端,远比产量、规模更具竞争优势,因为当省级卫视已经逐步走向精准、精细的“专卖店”时,制作公司大而无当的所谓“大卖场”只能与播出市场背道而驰、渐行渐远,甚至陷入不拍等死,拍了找死的尴尬境地。

与这一趋势一脉相承的是电视剧的“马太效应”正在日益凸显,而优势的播出资源正在向那些题材、主创都更具市场号召力的电视剧汇集,有例为证: 20111221日,电视剧《浮沉》在上海正式开机,2012630日,北京、东方、浙江、深圳四大卫视首播;2011121日,《北京青年》举行开机发布会,2012816日,北京、东方、天津、浙江四大卫视首播……

 

《映像》(总第6期)卷首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